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負隅頑抗”的“負隅”是什麽意思?

“負隅頑抗”的“負隅”是什麽意思?

負隅:依靠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

負隅頑抗:憑借險阻,頑固抵抗。指依仗某種條件,頑固進行抵抗。

讀音:fù yú wán kàng?

出自:戰國·孟子《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翻譯:眾人壹起追逐老虎,老虎依靠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沒有人敢過去糾纏。

引用:徐海東《奠基禮》:最後牛元峰逃到鎮東頭的小寨裏,指揮著壹個多營負隅頑抗,死不投降。?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擴展資料

近義詞:

困獸猶鬥?[ kùn shòu yóu dòu ] 被圍困住的野獸還要作最後的掙紮。比喻陷入絕境時還要掙紮頑抗。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困獸猶鬥;況國相乎!

翻譯:被圍困住的野獸還要作最後的掙紮,何況壹個國家的大臣。

例句:今日雖然陷入苦戰,但是困獸猶鬥,我們怎可輕言投降?

反義詞:

坐以待斃?[ zuò yǐ dài bì ] 坐著等死。形容處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不積極想辦法、找出路。

出處:春秋·管仲《管子·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翻譯:用短兵器抵禦遠射的弓箭,實質上和坐而待斃壹樣。

例句:困在網子上的飛蛾只好坐以待斃地任由蜘蛛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