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涉江

涉江

《涉江》是《九章》中的壹篇。涉江,是渡江的意思。這裏指渡江南行。本詩是屈原流放江南時的作品。全詩表現了作者面對流放旅途的坎坷險阻和楚王朝“忠不必用”、“賢不必以”的昏庸,仍“不能變心以從俗”的高尚情操。

原文

余幼好此奇服兮 ① ,

年既老而不衰 ② 。

帶長鋏之陸離兮 ③ ,

冠切雲之崔嵬 ④ 。

被明月兮佩寶璐 ⑤ ,

世混濁而莫余知兮 ⑥ 。

吾方高馳而不顧 ⑦ ,

駕青虬兮驂白螭 ⑧ 。

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 ⑨ ,

登昆侖兮食玉英 ⑩ 。

與天地兮同壽 ,

與日月兮齊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

旦余濟乎江湘 。

乘鄂渚而反顧兮 ,

欸秋冬之緒風 。

步余馬兮山臯 ,

邸余車兮方林 。

乘舲船余上沅兮 ,

齊吳榜以擊汰 。

船容與而不進兮 ,

淹回水而疑滯 。

朝發枉陼兮 ,

夕宿辰陽 。

茍余心其端直兮 ,

雖僻遠之何傷 !

入漵浦余儃佪兮 ,

迷不知吾所如 。

深林杳以冥冥兮 ,

猿狖之所居 。

山峻高以蔽日兮,

下幽晦以多雨 。

霰雪紛其無垠兮 ,

雲霏霏而承宇 。

哀吾生之無樂兮,

幽獨處乎山中 。

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

固將愁苦而終窮 。

接輿髡首兮 ,

桑扈臝行 。

忠不必用兮,

賢不必以 。

伍子逢殃兮 ,

比幹菹醢 。

與前世而皆然兮 ,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 ,

固將重昏而終身 。

亂曰 :鸞鳥鳳皇 ,

日以遠兮。

燕雀烏鵲 ,巢堂壇兮 。

露申辛夷 ,死林薄兮 。

腥臊並禦 ,

芳不得薄兮 。

陰陽易位 ,

時不當兮 。

懷信侘傺,

忽乎吾將行兮 。

譯文

我自幼就喜好奇麗的衣服,

老了這壹喜好也不會改變。

腰中佩帶著長長的寶劍啊,

頭上戴著高高的帽子。

披上夜明珠啊戴上寶玉,

時世黑暗沒有人了解我啊。

我要遠走高飛不再回頭,

用青龍和白龍駕馬車啊。

我要和虞舜壹起遊覽如玉的花園,

登上昆侖山啊以玉樹花朵為食。

我的壽命之長如天地啊,

我的光輝之亮可比日月。

可嘆這南夷之地沒有人能了解我啊,

清晨我就要渡過長江和湘江。

我到了鄂渚這個地方回頭眺望啊,

可嘆秋冬的余風讓人倍感淒涼。

讓我的馬在山灣上慢行啊,

把我的車停放在方林之中。

登上有篷的船我要逆沅水而行,

船夫壹齊劃槳撞擊著波浪。

船遲遲難以前進,

在湍急的水流中迂回漂蕩。

早晨我從枉陼出發,

晚上就停宿在辰陽那個地方。

只要我內心正直啊,

處在偏遠的地方又有何妨!

到了漵浦我猶豫徘徊啊,

心中困惑不知該去向何方。

山林幽深晦暗啊,

那是猿猴居住的地方。

山高險峻啊遮住了太陽,

使得山下陰暗經常下雨。

大雪紛飛漫無邊際啊,

陰雲密布,彌漫天空。

感嘆我的生命沒有任何歡樂啊,

孤獨地住在深山之中。

我不能改變心誌隨眾啊,

寧願忍受憂愁和終身不得誌之苦。

接輿裝瘋把頭發剃光啊,

桑扈憤世裸體出行。

忠誠之人不能被任用啊,

賢良之人不能被舉薦。

伍子胥忠心直諫遭到禍殃啊,

比幹壹片忠心遇到剜心之刑。

自古以來都是這樣,

我又何必怨恨今天的君王?

我想堅持正道不仿徨啊,

寧願終身不再被重用。

尾聲:鸞鳥和鳳凰,

壹天天離得越來越遠。

燕雀和烏鴉在堂前築巢。

露申和辛夷等香草枯死在林中啊。

腥臊惡臭受到恩寵,

芬芳襲人的東西不能靠近。

陰陽顛倒,

生不逢時啊。

我滿懷忠信之情失意惆悵,

我將飄然遠去離開這個地方。

註釋

①幼好:從小愛好。奇服:奇麗的服飾。奇,異。比喻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術修養。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奇,異也。或曰:奇服,好服也。”

②不衰:不變。衰,懈。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衰,懈也。言己少好奇偉之服,履忠直之行,至老不懈。”《文選》五臣註:“衰,退也。雖年老而此心不退。”

③帶:佩。鋏(jiá頰):劍柄,這裏用劍柄代指劍。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長鋏,劍名也。其所握長劍,楚人名曰長鋏也。”陸離:光彩陸離。《文選》五臣註:“陸離,劍低昂貌。”

④冠:帽子。切雲:上觸雲霄。形容帽子很高。崔嵬(wéi惟):高聳的樣子。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崔嵬,高貌也。己內修忠信之誌,外帶長利之劍,戴崔嵬之冠,其高切青雲也。”

⑤被:披。明月:珍珠名,即夜明珠。璐:美玉。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在背曰被。寶璐,美玉也。言己背被明月之珠,要佩美玉,德寶兼備,行度清白也。”《文選》五臣註考辨說:“被,猶服也。明月,珠名。”

⑥混:亂。濁:貪。莫余知:即莫知余,沒有人了解我。

⑦方:將。高馳:遠走高飛。不顧:不回頭。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時世貪亂,遭君蔽暗,無有知我之賢,然猶高行抗誌,終不回曲也。”《文選》五臣註考辨說:“言我冠帶佩服,莫不盛美,加之忠信貞潔,而遭世混濁,無相知者。顧世上如此,故高馳不顧,願駕虬螭而遠去也。”

⑧虬(qiú求):傳虬、螭,皆神獸,宜於駕乘。以喻賢人清白,宜可信任也。《文選》五臣註考辨說:“虬、螭皆龍類。”驂(cān參):古代壹車駕四馬,中間的兩匹稱服,外邊的兩匹稱驂。這裏做動詞用,意思是將白驂駕於車前兩邊。螭(chī吃):傳說中的無角龍。

⑨重華:傳說是古帝虞舜的名字。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重華,舜名也。”瑤之圃:美玉的園地。傳說古代昆侖產美玉,是上帝的花園。瑤,美玉。圃,花園。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瑤,玉也。圃,園也。言己侍虞舜遊玉園,猶言遇聖帝升清朝也。”

⑩玉英:美玉的花朵。《文選》五臣考辨說:“瑤圃、玉英,皆美言之。”

同壽:同……壽命壹樣長。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年與天地相敝,名與日月同耀。”《文選》五臣考辨說:“言若得值於此時,而我年德冀如是也。”

南夷:古時指南方未開化的少數民族。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屈原怨毒楚俗,嫉害忠貞,乃曰哀哉南夷之人,無知我賢也。”

旦:清晨。濟:渡。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旦,明也。濟,渡也。言己放棄,以明旦之時始去,遂渡江湘之水。言明旦者,紀時明,刺君不明也。”江:指長江。湘:指湘江。

乘:登上。鄂渚(zhǔ主):地名,在今湖北武昌。反顧:回頭眺望。

欸(āi哀):感嘆。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欸,嘆也。”緒風:余風。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登鄂渚高岸,還望楚國,向秋冬北風愁而長嘆,心中憂思也。”《文選》五臣註:“秋冬之風,搖落萬物,比之讒佞,是以嘆焉。”

步:徐行。山臯:山灣。

邸:通“抵”,抵達、停止的意思。方林:指此段路程。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方林,地名。言我馬強壯,行於山臯,無所驅馳;我車堅牢,舍於方林,無所載任也。以言己才德方壯,誠可任用,棄在山野,亦無所施也。”

舲船:有篷窗的小船。上沅:溯沅水而上。

齊:同時舉起。吳榜:大槳。汰(tài太):水波。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吳榜,船棹也。汰,水波也。言己始去乘窗舲之船,西上沅、湘之水,士卒齊舉大棹而擊水波,自傷去朝堂之上,而入湖澤之中也。或曰:齊悲歌,言愁思也。”

容與:船前進困難的意思。

淹:停留。回水:指漩渦。疑滯:停滯不前。疑,通“凝”。滯,留。王逸《楚辭章句》指出:“言士眾雖同力引棹,船猶不進,隨水回流,使己疑惑有還意也。”《文選》五臣考辨說:“容與,徐動貌。淹,留也。疑滯者,戀楚國也。”

枉陼:地名,今湖南漵浦。

辰陽:地名。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辰陽,亦地名也。言己乃從枉陼,宿辰陽,自傷去國日已遠也。或曰:枉,曲也。陼,沚也。辰,時也。陽,明也。言己將去枉曲之俗。而趨時明之鄉也。”

茍:誠。

僻:偏僻。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僻,左也。言我惟行正直之心,雖在遠僻之域,猶有善稱,無害疾也。故《論語》曰:子欲居九夷也。”《文選》五臣考辨說:“原自解之詞。”

漵浦:水名。儃佪(chánhuí讒回):徘徊不前。《文選》五臣考辨說:“漵亦浦類。邅,轉。回,旋也。”

迷:內心迷茫。所如:該去何方。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迷,惑也。如,之也。言己思念楚國,雖循江水涯,意猶迷惑,不知所之也。”

深林:深山密林。杳:幽暗。冥冥:陰森晦暗的樣子。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山林草木茂盛。”洪興祖《楚辭補註》分析說:“壹雲:杳杳以冥冥。杳,壹作晦。冥冥,壹作冥寞。”《文選》五臣考辨說:“冥冥暗貌。”

狖(yòu又):長尾猿。猿狖,泛指猿猴。《文選》五臣考辨說:“猿狖,輕捷之獸。喻國之昏亂,邪巧生焉,非賢智所能處也。”

下:山下。

霰(xiàn現):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紛:很多、很大的意思。垠:邊際。

霏霏:形容陰雲密布。承宇:彌漫天空。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室屋沈沒,與天連也。或曰:日以喻君,山以喻臣,霰雪以興殘賊,雲以象佞人。山峻高以蔽日者,謂臣蔽君明也。下幽晦以多雨者,群下專擅施恩惠也。霰雪紛其無垠者,殘賊之政害仁賢也。雲霏霏而承宇者,佞人並進滿朝廷也。”

幽獨處:幽居獨處。

固:本來,這裏是寧肯的意思。終窮:窮困終身。

接輿:人名。春秋時楚國的隱士,時稱“狂者”。髡(kùn困):剃發。髡首,剃掉頭發,光頭。古代的壹種刑罰。

桑扈:人名,古代的隱士。臝(luǒ裸):裸體而行。本句的意思是憤世裸體而行。臝,同“裸”。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接輿,楚狂接輿也。髡,剔也。首,頭也,自刑身體,避世不仕也。桑扈,隱士也。去衣裸裎,效夷狄也。言屈原自傷不容於世,引此隱者以 *** 也。”洪興祖《楚辭補註》指出:“《論語》曰: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揚子》曰:狂接輿之被其發也。《莊子》曰:嗟來桑戶乎。”

以:用的意思。

伍子:即伍子胥。春秋楚國人,為父報仇投吳,任大夫,後因直諫,被吳王夫差所殺。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伍子,伍子胥也。為吳王夫差臣,諫令伐越,夫差不聽,遂賜劍而自殺。後越竟滅吳,故言逢殃。”

比幹:紂王之叔父。菹醢(zūhǎi租海):把人剁成肉醬,古代的壹種酷刑。菹,切碎。醢:剁成肉醬。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比幹,紂之諸父也。紂惑妲己,作糟丘酒池,長夜之飲,斷斫朝涉,刳剔孕婦。比幹正諫,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孔。於是乃殺比幹,剖其心而觀之,故言菹醢也。”洪興祖《楚辭補註》考證說:“壹雲:比幹,紂之庶兄。”

與前世:自古以來。王逸《楚辭章句》認為:“謂行忠直,而遇患害,如比幹、子胥者多也。”

怨乎今之人:埋怨當今的君王。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自古有迷亂之君,若紂、夫差,不用忠信,滅國亡身,當何為復怨今之君乎?”《文選》五臣考辨說:“此自抑之詞。”

董道:堅持正道。董,正。這裏是持正的意思。豫:猶豫。王逸《楚辭章句》指出:“董,正也。豫,猶豫也。言己雖見先賢執忠被害,猶正身直行,不猶豫而狐疑也。”

重昏:即昏暗。本句的意思是說寧願終身不再被重用。昏,亂。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昏,亂也。言己不逢明君,思慮交錯,心將重亂,以終年命。”

亂:古代樂歌中的“尾聲”。

鸞:傳說中鳳凰壹類的鳥。皇:即“凰”。本句的意思是說高貴的鸞鳥和鳳凰。比喻忠臣賢士。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鸞、鳳,俊鳥也。”日以:壹天比壹天。遠:越飛越遠。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有聖君則來,無德則去,以興賢臣難進易退也。”

燕雀烏鵲:平凡普通的小鳥。比喻無能小人。王逸《楚辭章句》指出:“燕雀烏鵲,多口妄鳴,以喻讒佞。言楚王愚暗,不親仁賢,而近讒佞也。”

堂壇:代指朝廷。

露申、辛夷:均為香草名,比喻清廉之士。露,暴。申,重。

死林薄:枯死在林間。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露,暴也。申,重也。叢木曰林。草木交錯曰薄。言重積辛夷露而暴之,使死於林薄之中,猶言取賢明君子,棄之山野,使之顛墜也。”

臊腥:又腥又臊。比喻讒佞小人。並禦:壹齊被晉用。禦,用。

薄:靠近、近前。王逸《楚辭章句》指出:“薄,附也。言不識味者,並甘臭惡。不知人者,信任讒佞。故忠信之士,不得附近而放逐也。”

陰:臣。陽:君。

時不當:生不逢時。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楚王惑蔽群佞,權臣將代君,與之易位。自傷不遇明時,而當暗世。”

忽:飄忽。形容心裏沒有著落的樣子。行:遠走他鄉。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懷忠信,不合於眾,故悵然住立,忽忘居止,將遂遠行之它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