艽的讀音:jiāo。
漢字信息: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簡體部首:艹。
部首筆畫:3。
總筆畫:5。
筆順:橫豎豎撇折。
艽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
《唐韻》《集韻》《韻會》巨鳩切,音求。《說文》遠荒也。《詩小雅》我征徂西,至於艽野。
又獸蓐也。《淮南子修務訓》野彘有艽莦槎櫛,窟虛連比以象宮室。
又《廣韻》《正韻》居肴切,音交。秦艽,藥名。《本草》出秦中,以根作羅紋交糾者佳,故名。
又居尤切,音鳩。字或從丩。詳見字註。
艽釋義:
(1)遠荒。
(2)草。“秦艽”( qínjiāo):草名。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藥。以產於古秦國地區(今甘肅省涇川縣、陜西省鄜縣壹帶)為最佳,故名。
秦艽的形態特征及生長習性: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到60厘米,全株光滑無毛,基部被枯存的纖維狀葉鞘包裹。須根多條,扭結或粘結成壹個圓柱形的根。枝少數叢生,直立或斜升,黃綠色或有時上部帶紫紅色,近圓形。蓮座叢葉卵狀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6到28厘米,寬2.5到6厘米。
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漸狹,邊緣平滑,葉脈5到7條,在兩面均明顯,並在下面突起,葉柄寬,長3-5厘米,包被於枯存的纖維狀葉鞘中。
莖生葉橢圓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4.5到15厘米,寬1.2到3.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鈍,邊緣平滑,葉脈3到5條,在兩面均明顯,並在下面突起,無葉柄至葉柄長達4厘米。
生長習性:
喜濕潤、涼爽氣候,耐寒。怕積水,忌強光。適宜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生長;積水澇窪鹽堿地不宜栽培。種子宜在較低溫條件下萌發,發芽適溫20℃左右。通常每年5月下旬返青,6月下旬開花,8月種子成熟,年生育期100d左右。種子壽命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