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的意思是:蜉蝣是壹類原始而美麗的昆蟲,起源於石炭紀,距今至少已有2億年的歷史,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
1、蜉蝣目(學名:Ephemeroptera,英文俗名:Mayfly)通稱“蜉蝣”,又名螶?,具有古老而特殊的體型結構,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和蜻蛉目同分為古翅下綱下,他們的翅不能折疊。全世界已知有超過3000種蜉蝣目昆蟲,分屬於42個科的400多個屬。其中約600種見於北美大陸。除南極外,蜉蝣類昆蟲見於所有陸地地區。
2、蜉蝣昆蟲體形細長柔軟,體長通常為3~27mm,觸角短,復眼發達,中胸較大,前翅發達,後翅退化,腹部末端有壹對很長的尾毛(或稱尾須,尾須是少數原始昆蟲,如本目和直翅目才具有的特征),部分種類並有中央尾絲。
3、蜉蝣目昆蟲是相對原始的昆蟲,並且表現出可能存在於第壹種飛行昆蟲中的許多祖先性狀,例如不能平折在腹部上的長尾巴和翅膀。雖然化石記錄不完全,但有證據表明:泥盆紀(2.8億年前至3.25億年前)有蜉蝣存在。成蟲體長2.5~32毫米。
4、蜉蝣的幼蟲生活在淡水湖、溪流中。通常在春、夏季下午的時候,有成群的雄蟲“婚飛”,雌蟲飛入群中與雄蟲交配;產卵於水中;橢圓形的卵很小,表面有絡紋,可以黏附在水底的碎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