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讀作dào zàng。
拓展知識:
自南北朝以來各朝代都有人整理道教經書,編寫道經書目。隋唐有更多人做這項工作。唐玄宗崇信道教,曾專門派人搜訪道經,編寫成歷史上第壹部道藏,派人抄寫、流傳。安史之亂時,朝廷收藏的道經毀於戰火。宋朝為修編道藏作出了重大貢獻。宋太宗命令徐鉉等人校正道經。後來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初年,讓王欽若主持道藏的整理工作。
不久,又讓張君房修編《大宋天宮寶藏》。張又挑其中重要道經編成《雲笈七簽》。宋徽宗曾經命令重新校理《道藏》,不久又雕版印刷《政和萬壽道藏》,它是歷史上第壹部全部刊印的道藏。《道藏》的內容十分龐雜,篇卷數量很大,既有大批道教的經典、丹經、符箓、戒律以及神仙人物傳記、宮觀山誌等等,
又有儒家和諸子百家著作上百種,還收入不少有關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如醫藥學著作和天文歷法著作等等。金元時期,孫時道花了幾年時間,搜訪道經,對已有殘缺的《政和萬壽道藏》進行增補,刊行了《大金玄都寶藏》。公元1244年,道士宋德方在蒙古皇室的支持下搜羅道經,編成並刊行《玄都寶藏》。
據稱有7800卷。元朝兩次焚燒《道藏》,加上元末天下大亂,《道藏》經版沒有能夠完整保存下來。明代,第43代正壹天師張宇初等人受朝廷之命負責編修事宜。張宇初死後,由他的弟弟第44代天師張宇清繼續負責。直到明英宗正統十年終於完成《正統道藏》的印刷刊行。明神宗萬歷三十五年,第50代正壹天師張國祥又受命編成續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