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烘托的意思是什麽

烘托的意思是什麽

烘托的意思是:

1、在文學描寫中,對側重於周邊,襯托、突出主要事物的描寫技法,以中國畫技法定名的壹種表現手法。

2、體現了中國文化對空白特有的認識、哲學思想和意識形態.也是和特有的材料工具分不開的。

3、中國畫壹種特有的技法,是烘雲托月的簡稱,中國畫在畫雲時,無需在白色的渲紙上塗染白色,而是通過側面的烘染,襯托出白雲,畫月也是如此,不直接畫月亮本身,而側重於周邊的雲,襯托出皎潔的明月。

擴展資料:

1、以物烘托物: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若耶溪山林壹片幽靜,唯有不時傳來壹兩聲“蟬噪”、“鳥鳴”。靜寂,本是無聲,有聲則打破了靜寂。但是詩人偏偏說因為那壹兩聲“蟬噪”“鳥鳴”,山林愈發顯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識地運用“蟬噪”“鳥鳴”之動來烘托壹種靜的境界。

2、以人烘托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為周瑜壹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發。

3、以物烘托人:《詩經·秦風·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次章的“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淒清到泛白,把深秋淒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_烘托 百度百科_烘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