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遊》註釋:
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
2、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當時作者因烏臺案被貶黃州已經四年。
3、戶:壹說指堂屋的門,又壹說指窗戶,這裏指門。
4、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
5、行:散步。
6、念:考慮,想到。
7、者:……的人。
8、遂:於是,就。
9、至:到。
10、尋:尋找。
創作背景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在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
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壹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