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沛流離的拼音:diān pèi liú lí。意思:顛沛:跌倒,比喻生活窮困。流離: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而到處流浪。也作“流離顛沛”。
顛沛流離是壹個漢語成語,顛沛:窮困。流離:因為災荒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出自《詩經·大雅·蕩》。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表示由天災人禍造成。示例:我所感到悲哀的,是有幾個同我來的學生,至今還找不到學校進,還在~。魯迅《而已集·通信》。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
造句
1、其間翻譯出大量佛教經典,但長期顛沛流離,加之已是61歲的老人,僻處於寂寞蕭條的小城,他萌發了離開中國另求理想的弘化之地的念頭。
2、她知道,她已經走的太遠了,遠的找不到自己,盲目了過去,喪失了未來,註定在逆天的道路上顛沛流離。
3、於是,帶著這種莫須有的異能,我在大學、職場、商海裏顛沛流離扮豬吃虎小人得誌,在美人堆裏左右逢源放浪形骸。
4、假如壹個國家戰禍連年,必然造成人民顛沛流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