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北大“三沈二馬”

北大“三沈二馬”

北大著名的“三沈”、“二馬”———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兄弟與馬裕藻、馬衡兄弟

馬裕藻,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京帝國大學。在日期間曾師從章太炎先生學習文字音韻學。歸國後曾任北大國文系教授、系主任,研究所國學門導師。曾與魯迅、許壽裳、朱希祖等建議以審定字音時使用的符號作為“註音字母”,該方案於1918年由北洋政府頒布施行,成為中國第壹套漢字註音方案,為漢字正音、國語傳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馬衡,畢業於南洋公學,曾任北京大學文學院國文系講師、史學系教授兼研究所國學門導師、考古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等職。主要致力於金石學研究,繼承乾嘉學派的考據傳統,同時註意吸收現代考古學之長,註重文物發掘的現場考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壹。

沈士遠(1881-1955)著名學者,莊子專家。 1881年出生於陜西省漢陰縣城。曾任北京大學預科乙部教授、庶務部主任、校評議會評議員,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燕京大學教授。“五四”運動中,曾任北京中等以上學校教職員聯合會書記。後任浙江省政府秘書長、浙江省府委員兼教育廳長、湖北省教育廳長、民國政府考試院考選委員會副委員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故宮博物院文獻館主任。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號秋明。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教育家。 1883年6月11日出生於陜西漢陰縣城。1905年留學日本,1913年起歷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兼國文門研究所主任、河北省教育廳長、北平大學校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上海書法篆刻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等職。“五四”運動時,為《新青年》編輯之壹,首倡新詩,舊體詩詞功力頗深。書法精於用筆,於筆法、筆勢多所闡發,被海內外公認為壹代書宗和現代中國書法第壹人。著有《歷代名家書法經驗談輯要釋義》、《二王法書管窺》等。

沈兼士(1887-1947)中國語言文字學家,文獻檔案學家。 1887年7月31日出生於陜西省漢陰縣城,1905年與兄沈尹默自費赴日本留學,從章太炎問學。後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1922年在北京大學創辦研究所國學門,任主任。後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代理校長等職。1925年後任故宮博物館文獻館館長等職。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倡導並寫作新詩;在訓詁、文字、音韻、檔案學等領域獨有所識,建樹頗豐。著作有《廣韻聲系》、《沈兼士學術論文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