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現在文言文翻譯

現在文言文翻譯

1. 文言文 翻譯

原文節選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壹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賫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壹,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沈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譯文

馮諼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現在您只有壹個洞,還不能高枕無憂,請讓我再去為您挖兩個洞吧。”孟嘗君應允了,就給了五十輛車子,五百斤黃金。馮諼往西到了魏國,他對惠王說:“現在齊國把他的大臣孟嘗君放逐到國外去,哪位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國家富庶強盛。”於是惠王把相位空出來,把原來的相國調為上將軍,並派使者帶著千斤黃金,百輛車子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去,告誡孟嘗君說:“黃金千斤,這是很重的聘禮了;百輛車子,這算顯貴的使臣了。齊國君臣大概聽說這事了吧。”魏國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嘗君堅決推辭而不去魏國。

齊閔王果然聽到這壹消息,君臣上下十分驚恐。於是連忙派太傅拿著千斤黃金,駕著兩輛四匹馬拉的繪有文采的車子,帶上壹把佩劍,並向孟嘗君致書謝罪說:“由於我不好,遭到祖宗降下的災禍,又被身邊阿諛逢迎的臣下包圍,所以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幫助的,但希望您顧念齊國先王的宗廟,暫且回國都來治理國事吧。”馮諼又告誡孟嘗君道:“希望妳向齊王請求先王傳下來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廟。”(齊王果然照辦。)宗廟建成後,馮諼回報孟嘗君:“現在三個洞已經營造好,您可以高枕無憂了。”

2. 文言文翻譯

: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他)將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麽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著壹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幹什麽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麽罪?’(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官吏綁著壹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幹什麽的?'(官吏)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壹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麽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楚國就偷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歡偷竊別人的東西嗎?”楚王笑著說:“聖人(才德極高的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沒趣了。”

拜見 通何,什麽 犯罪 語氣助詞

3. 文言文翻譯

原文: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國人稱善焉。 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譯文: 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沒有縣令,妳認為誰可以勝任?”祁黃羊說:解狐可以。 晉平公說:解狐不是妳的仇人嗎? 他回答說:您是問我誰能勝任而不是誰是我的仇人。

晉平公說:好。就用他做縣令了,全國的百姓都稱贊祁黃羊。

過了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沒有太尉,妳認為誰可以勝任?”祁黃羊說:午可以。晉平公說:午不是妳的兒子嗎?他回答說:您是問誰可以勝任而不是誰是我的兒子,晉文公說好。

又任用了。全國的百姓都稱贊祁黃羊。

孔子聽說後,感嘆道:“唉,祁黃羊做的是對的,他薦舉別人,大公無私啊!” 原文:孟子曰:“舜發於畎畝①之中,傅說②舉於版築③之間,膠鬲(4)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土⑤,孫叔敖舉於海(6),百裏奚舉於市(7)。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 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 然後能改;困於心,衡(9)於慮,而後作;征(10)於色,發於聲,而後 喻。入則無法家拂士(11),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築墻的工作中被 選 *** ,膠鬲被選拔於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於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發現,百裏奚從市場上被選拔。

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壹定要先使他的意誌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饑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誌,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

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郁結,殫思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了解。

壹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狼 [原文] 壹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壹狼得骨止,壹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壹狼徑去,其壹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才欲行,轉視積薪後,壹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壹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裏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

壹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壹只狼仍然跟著他。

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

但是兩只狼像原來壹樣壹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壹起受到狼的攻擊。

屠夫看見田野裏有壹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

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壹會兒,壹只狼徑直走開了,另壹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壹只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鉆進去了壹半,只露出 *** 和尾巴。

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壹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

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②。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③,二兒可得全不。”

兒徐④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⑤?”尋亦收至⑥。 註釋 ①孔融被收,中外惶怖:這裏敘述孔融被曹操逮捕壹事。

收:捉捕。中外:指朝廷內外。

惶怖:指驚恐 ②琢釘戲:壹種小孩玩的遊戲。了:完全。

遽(jù)容:恐懼的臉色。 ③冀:希望 。

只:通“只”。 ④徐:慢慢的,緩慢的 ⑤大人:對父親的敬稱。

完:完整,按:這句話比喻主體傾覆,依附的東西不能幸免,必受株連。 ⑥尋亦收至:不久(來拘捕兩個兒子的)差役也到了。

尋:不久。收:差役。

譯文 孔融被捕,朝廷內外都很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