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十輪經》具體哪十輪和十善業道

《十輪經》具體哪十輪和十善業道

地藏菩薩以偈頌問佛,在這個大集法會上,聚集了前所未見的高尚大德,世尊是如何對愚蒙的眾生,開示佛輪的?

佛贊嘆地藏菩薩對這個問題已經明了通達,是為了成熟壹切眾生的善根,所以又請問如來這其中的義理,是為了讓佛法僧三寶能熾燃久住。

佛為地藏菩薩分別解說如來成就的十種佛輪。

如來由本願力,成就十種佛輪。

佛說第壹王輪、第壹佛輪

比如壹個國家,有段時間沒有國王在位,軍隊相互攻擊,人民互相欺淩,天災瘟疫橫行。長老們召集人民,選擇了壹位王子,具有種種美德,莊嚴即位。新王授官職、理王事、除惡敵、平息內外亂。

這是剎帝利王成就的第壹王輪。

在五濁惡世、空無佛時,眾生具足十種不善業道,直趨三惡道。大菩薩***同集會,來到如來之處,贊嘆於此賢劫當得作佛。如來妙法音聲傳遍三界,讓壹切天、龍、人、非人等於四聖諦皆得明解。

這是佛成就的第壹佛輪。

佛說第二王輪、第二佛輪

佛說,剎帝利王初登王位,普及國中三種業輪,壹,帝王業輪,謂善教習軍陣鬥戰;二,田宅業輪,謂善教習造舍營農;三,財寶業輪,謂善教習工商雜藝。成就如是第二王輪。

如來建立壹切所化有情三種業輪,壹,修定業輪;二,習誦業輪;三,營福業輪。令正法熾燃流通,壹切眾生長受種種生天涅槃安隱快樂。

什麽是如來修定業輪?於五取蘊,觀為無常及苦、無我。修入出息觀,謂正觀察,數、隨、止、觀、轉、凈,如是修習入出息觀,便能隨順觀五取蘊。

什麽是如來習誦業輪?善根微薄、根機未熟的眾生,習誦初夜、後夜精勤無怠,求無上智,安置純凈大乘;求緣覺乘,安置諸緣起法;求聲聞乘,安置四阿含等。

什麽是如來營福業輪?根機愚鈍、智慧微劣,染著種種受用資具,遠離善友的眾生,令修作佛、法、僧事,及親教師、軌範師事。

這是佛成就的第二佛輪。

佛說第三王輪、第三佛輪

佛說,剎帝利王成善巧智,觀察國中人民,隨彼所應,或給施珍寶、財谷,或微加賑恤,或謫罰、或呵責,或奪其財寶,或禁牢獄等,如是無量隨應謫罰,成就第三王輪。

如來成就善巧知根機智,善知諸弟子根意樂、隨眠、勝解,隨其所應,說治罰毗奈耶法。為諸眾生,或為制立憶念治罰,或呵責、暫驅擯等。隨其所應,說治罰法,授與治罰行惡道法,或說種種善品差別,令其修學,成就第三佛輪。

佛說第四王輪、第四佛輪

佛說,剎帝利王見國中眾生,歸依邪神外道,受種種無利益苦,就開示教敕,壹切和合同依先王正法,而轉聽受詔命,這是剎帝利王的第四王輪。

如來成就善巧勝解智,見眾生樂著邪法,行邪業行,受無量苦。就以過去諸佛世尊諸因果法,開悟、示現、慶慰、誡敕,令其解脫顛倒見,建立正見,安置十善正直舊道,為諸有情四眾和合,同修壹切殊勝善行。

這是佛成就的第四佛輪。。

佛說第五王輪、第五佛輪

佛說,剎帝利王見無量眾生,對於自己已有的財色耽染無厭,還貪求追愛他人的財色,就堅固城郭、村坊等,嚴密防守,令無損失。這是第五王輪。

如來成就善巧知諸性智,知道被眾多邪魔外道迷惑的眾生,貪愛自他財色,對佛和佛的徒眾,非常憎恨嫉妒,以種種手段害佛,誹謗、辱罵佛法僧等。如來就為諸聲聞宣說法要,安立清凈三解脫門。

這是佛成就的第五佛輪。

佛說第六王輪、第六佛輪

佛說,剎帝利王安置了堅固城郭等壹切防守的設施後,就在自己的王宮,遊戲五欲、放恣六根,受諸喜樂。這是第六王輪。

如來與諸大菩薩及大聲聞,安置壹切堅固聖教防守之事後,就入於最初靜慮,乃至壹切佛所行定。對眾生常懷毒惡損害之心的天龍八部惡鬼等,生大歡喜,起凈信心,尊重恭敬,深心悔過,由此趣向涅槃,護持佛法。這是佛成就的第六佛輪。

佛說第七王輪、第七佛輪

佛說,剎帝利王與群臣,巡視全國,見國中有些地方險阻多難,容易被怨敵惡友隱藏,就種種修理堅固防守,安撫人民,成就了第七王輪。

如來知眾生種種煩惱病行差別,就以無量精進勇猛方便勢力,授以修定妙藥,除煩惱病。如修不凈、梵住、緣起、息念、修於三解脫門、靜慮、無色、乃至修首楞伽摩諸三摩地。

這是佛成就的第七佛輪。

佛說第八王輪、第八佛輪

佛說,剎帝利王憶念初生童子時、與侍從遨遊、習技藝、遊他國、為太子、登王位等事,安立先王正法,保境安民,成就第八王輪。

如來憶念自他宿世無量事,憶壹生至百千生事,憶壹劫至無量劫,彼處沒,此間生,此處沒,往生彼處等,根據壹切眾生的根性差別,宣說佛法、大作饒益。

這是佛成就的第八佛輪。

佛說第九王輪、第九佛輪

佛說,剎帝利王隨念觀察國中人民,種姓、技藝、事業、生死、因果勝劣等,知行善行者,命終往善趣,行惡行者,命終往惡趣。思惟後精進修身、語、意三種善行,常行布施,無所吝惜,離殺生乃至離諸邪見,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壹、具大名稱;二、具大財寶;三、具妙色相;四、具多眷屬;五、少病少惱;六、朋友眷屬,聰慧多聞;七、正至正行,親近供養;八、廣美聲譽,流振十方;九、大威德天神,常隨衛護;十、身壞命終,當生天上,常居善趣安樂國土。

這是剎帝利王成就的第九王輪。

如來如實了知壹切眾生的死生等事,若成身、語、意惡行,具足邪見,命終墮惡趣;若成身、語、意善行,具足正見,命終升善趣。起大慈悲,現三神變,其壹,神通變現;其二,記說變現;其三,教誡變現。讓眾生歸趨佛法,令於壹切有趣死生皆得解脫。

這是佛成就的第九佛輪。

佛說第十王輪、第十佛輪

佛說,剎帝利王為除四洲無量眾生種種身病,棄舍王位,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慈悲護念,為令解脫壹切病故,供養大威德天神。壹切天帝、龍帝、神帝***往立剎帝利王為轉輪王,統四大洲。成就第十王輪,於四大洲,安立十善業道。

如來昔菩薩位時,知自他身有無量煩惱病,以諦法、大慈大悲灌沐其首,著慚愧衣。十方壹切諸佛世尊,慈悲護念,令成如來應正等覺。釋迦世尊依福慧力,勇猛精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這是佛成就的第十佛輪。

佛說完十種佛輪,法會壹切大眾,皆大歡喜,同唱善哉。有八十四百千那庾多菩薩,得無生法忍;有無量菩薩摩訶薩,得種種諸陀羅尼三摩地忍;有無量無數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得不退轉;有無量無數有情,逮得果證。

~~

藏菩薩《十輪經》中的十善業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大意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卷第八 善業道品第六卷之壹

金剛藏菩薩請問佛,如何於聲聞、獨覺、大乘得無誤失,如何增長福慧,如何精進善根,如何於菩提行願無厭足,等等。

世尊說,有菩薩摩訶薩十輪,壹切眾生,依止存活。

世尊以譬喻說十輪功德

於聲聞乘得無誤失,壹切眾生,依止存活;

摧壞諸煩惱障、諸有情障、壹切法障,令不受報;

破五趣牢獄、生死大苦,永斷煩惱惡業,令不受報;

壹切四因諸煩惱障、諸有情障、壹切法障、苦報根本,悉皆枯竭;

世間四倒憍慢諸山,無不崩壞,苦報根本,悉皆散滅;

法音震怖壹切外道異學、惡知識;

處凈戒幢雨大法雨,給施壹切無量眾生;

除無明闇,生法光明,開示顯現八支聖道,令斷諸漏,盡諸苦際;

依止增上布施乃至辯才,宣說正法,令諸有情趣入無畏涅槃之城。

世尊說菩薩摩訶薩十輪

此十輪者,非余法也,當知即是十善業道。成就如是十種輪故,得名菩薩摩訶薩。

第壹遠離殺生輪,即是施與壹切眾生無驚無怖,令諸眾生不生憂苦,離毛豎畏,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二遠離不與取輪,即是施與壹切眾生無驚無怖,無有熱惱,亦無擾動,於自所得如法財利喜足而住,終不希求非法財利,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三遠離欲邪行輪,即是施與欲流所漂壹切眾生無驚無怖,無嫉無害,無有熱惱,亦無擾動,於己妻室喜足而住,終不希求非法色欲,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四遠離虛誑語輪,壹切眾生常***愛敬,所出言詞皆誠諦量,聞悉敬奉,無所猜疑,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五遠離離間語輪,壹切眾生常***愛敬,所發言詞皆令和順,聞悉敬奉,無所猜疑,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六遠離粗惡語輪,壹切眾生常***愛敬,所發語言皆令歡悅,聞悉敬奉,無所猜疑,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七遠離雜穢語輪,壹切眾生常***愛敬,所發言詞皆有義利,聞悉敬奉,無所猜疑,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八遠離貪欲輪,壹切眾生常所愛重,其心清凈,離諸染濁,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卷第九 善業道品第六之二

第九遠離瞋恚輪,壹切眾生常所愛重,其心清凈離諸垢穢,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十遠離邪見輪,壹切眾生常所愛重,其心清凈,離邪分別,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十輪,能速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十善業道,功德本,菩提因

十善業道,是大乘本,是菩提因,是證涅槃堅固梯蹬。

十善業道,是世出世,殊勝果報功德根本。

品類差別,皆由修行十善業道。

速滿壹切善法願者,先應護持十善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