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世界大戰以後,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高潮。英國殖民當局采取各種政策鎮壓人民的反抗運動,甚至制造了“阿姆利則慘案”。這次運動的指導思想是“甘地主義”。甘地是這次運動的領導者。
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反對英國殖民者的統治,1920年,印度資產階級政黨國民大會黨通過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計劃”。計劃指出改變“壹戰”期間同英國合作的態度,並決定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獲得民族獨立,取得國家自治權。 甘地主義產生於印度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它是壹個復雜的思想體系,包括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和經濟思想等。甘地的哲學思想主張將宗教的泛愛論同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相結合;政治思想主張爭取印度的自治、民族獨立;經濟思想是提倡手工紡織,抵制西方的經濟侵略。?甘地主張非暴力與不合作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壹方面,甘地比較重視發動廣大農民積極參加政治鬥爭,他利用不合作發動群眾反對英國殖民者,迫使英國對印度資產階級做出讓步;另壹方面,又以非暴力來限制群眾運動,把群眾運動控制在資產階級利益所能容許的範圍之內。 不合作運動的措施主要包括:印度人不再接受英國殖民當局給予的頭銜和名譽職位;抵制英國人設立的立法機關、法院和學校;為了抵制英貨,號召家家戶戶恢復手工紡織來滿足自身對棉紡織品的需求;逐步進行抗稅鬥爭。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形成了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嚴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印度的民族民主運動有了新的面貌。 但甘地始終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1922年,群眾運動不只是在非暴力限制範圍內,為防止改良變為革命,甘地和國大黨決定暫停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自此印度的民族反帝運動失去了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