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
淡然②空水帶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壹鷺飛。
誰解乘舟尋範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註釋
①利州:在今四川省廣元縣,南臨嘉陵江,唐代為山南西道。
②淡然:水波閃動的樣子。
名家點評
“水帶斜暉”以下十壹字,只是寫天色將暝,妙在“水”字上加壹“空”字,而“空”字上又加“淡然”二字,以反挑下文之“棹去船歸”,見得水本無機,壹被有機之人紛紛擾亂,勢必至於不能空、不能淡而後已,則甚矣機心之不可也。(趙臣瑗)
賞析
本詩寫的是詩人南渡利州時在渡口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全詩寫景、抒情緊扣“渡”字,句句有水,且形式多樣。寫景遠近富於層次感,動靜富於節奏感,意境幽遠,氣韻不凡。詩篇通過對渡口周圍景致的描寫,渲染氣氛,最後落筆於自身,以天地浩然氣勢襯托心中的憤懣失意。
首聯總寫渡口處的風景。詩人在傍晚之時渡江,從側面點出其顛沛流離的近況。頷聯由遠及近地描寫渡口處的精致。詩人從聽覺、視覺細致入微地描繪出渡口井然有序的畫面。頸聯描寫詩人過江時的情景。此聯以工整的對仗,創造出壹幅空闊、清幽的江景圖,渲染出寂靜、蕭瑟的氣氛,為尾聯詩人抒發胸臆作了鋪墊。
詩人壹生政治上不得誌,懷才不遇,空有滿腹經綸。此時他立於渡船之上,環顧遼闊江景,不禁想到辭官乘舟而去的範蠡,頓時感慨萬千,發出“誰解乘舟尋範蠡,五湖煙水獨忘機”的感嘆,慨嘆自己若追隨範蠡,淡泊明誌,乘壹葉扁舟隱匿於江湖,怕也無人能理會這番心誌。範蠡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後為越大夫,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國後辭官離開,泛舟於五湖之上;“五湖”是太湖和它附近幾個湖泊的統稱。此處詩人引用了範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蘊含了壹種淡泊遺世的歸隱之誌,實則是詩人失意無奈情緒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