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的筆順是:點、豎、橫折鉤、豎、橫折、橫。
基礎釋義:
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請人解答:詢問。問事處。不懂就問。答非所問。
2、為表示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好。問候。
3、審訊;追究:審問。問案。首惡必辦,脅從不問。
4、管;幹預:過問。不聞不問。
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東西):我問他借兩本書。
6、姓。
詳細釋義:
(動)形聲。從口,門聲。本義:問,詢問。同本義。
又如:問途(打聽路徑);問信(打聽消息);問官答花(答非所問);不恥下問;查問;發問;訊問;追問;自問;不懂就問;問字(稱從人受學或請教為問字);問歲(詢問年歲的豐歉);問遂(問路。遂,水中可涉的徑路);問對(問,發問);問知(向有學問的人請教);問俗(查訪風俗);問經(學習或請教有關經書的問題);問課(請教課業)。
出處:
問,訊也。——《說文》。
皇帝請問下民。——《書-呂刑》。
時聘曰問。——《周禮-大宗伯》。
小聘曰問。——《儀禮-聘禮》。
問人於他邦。——《論語》。
善問者如攻堅木。——《禮記-學記》。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樂府詩集-木蘭詩》。
問其故。——《列子-湯問》。
跪問其故。——《後漢書-列女傳》。
景公問政孔子。——《史記-孔子世家》。
豹往到鄴,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史記-滑稽列傳》。
既克,公問其故。——《左傳-莊公十年》。
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唐)《回鄉偶書》。
康肅問曰。——歐陽修(宋)《歸田錄》。
公問不至。——《左傳-莊公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