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貪婪的代價:迦太基對漢尼拔的背叛

貪婪的代價:迦太基對漢尼拔的背叛

漢尼拔·巴爾卡(Hannibal Barca,公元前 247-183 年)是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202 年)傑出的迦太基將軍,擁有贏得這場沖突的軍事才能、專業知識和技能,但他的 *** 拒絕提供資源。迦太基參議院壹再拒絕漢尼拔的援助和補給請求,即使他們依靠他為他們贏得戰爭。

這種自私的行為對這位將軍來說應該不足為奇,因為迦太基 *** 在第壹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241 年)期間對他的父親哈米爾卡·巴爾卡(Hamilcar Barca,公元前 275-228 年)也做出了同樣的反應。哈米爾卡還多次表示他需要更多支持,但這些請求被城市精英忽視,他們寧願將人民的稅款花在自己的奢侈品上,而不是為支持他們生活方式的民眾謀福利。

漢尼拔繼續為迦太基人民而戰,盡管他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受到的待遇很差,但從未得到應有的感激之情。即使在他於公元前 202 年在紮馬被西庇阿非洲努斯(公元前 236-183 年)擊敗後,他仍繼續盡其所能為迦太基服務,擔任監督向羅馬支付戰爭賠款的地方法官,即便如此,他還是被那些把自己的舒適和奢侈看得比人民的好處更重要的精英們指責和譴責。

背景與情況

迦太基參議院不斷拒絕向漢尼拔提供援助和增援。

在紮馬戰役中,由於西庇阿對迦太基自己的戰術的巧妙操縱,漢尼拔的軍隊在戰場上被擊敗,但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 *** 拒絕支持他們的將軍及其軍隊進行戰役,為這次失敗奠定了基礎在意大利。正如他們在第壹次布匿戰爭中對哈米爾卡·巴爾卡所做的那樣,迦太基參議院不斷拒絕向漢尼拔提供援助和增援,希望他能以某種方式擊敗羅馬,而不必為他的競選提供資金而給自己帶來太多不便。

對於迦太基貴族來說,這項政策並不是什麽新鮮事。他們早些時候也遵循了同樣的路線,特別是在他們與錫拉丘茲的暴君阿加托克勒斯(公元前 317-289 年在位)的戰爭中。將軍們被期望應對對國家的威脅,但並沒有得到他們贏得勝利所需的那種支持。這不僅是因為精英們不想花錢,而是因為貴族擔心他們資助的指揮官可能會變得過於強大。學者理查德邁爾斯評論:

雖然這些將軍是從迦太基隊伍中選出的,但他們不是由[參議院]而是由人民議會中的迦太基全體公民選出的。僅這壹事實就讓他們受到了精英的懷疑……西西裏的港口(將軍們在那裏發展了他們的軍隊對抗阿加托克勒斯)距離迦太基數百公裏,島上發生的事件的消息是零星的,而且往往是不準確的。在這種情況下,壹個軍事指揮官很容易忘記他對同級負責。(146-147)

因此,參議院試圖削弱指揮官執行他們分配的任務的能力,從而使他依賴於他們的善意。與此同時,他們期待壹位將軍為他們贏得勝利,正如歷史學家蒂邁烏斯 (Timaeus) 所指出的那樣,“在他們的戰爭中,他們將領導者推向命令,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應該是第壹個勇敢面對危險的人。為整個州”(邁爾斯,147)。然而,他們不願意為這些指揮官提供資源來實際實現他們所要求的勝利。

羅馬從未見過像漢尼拔這樣在自家後院發動襲擊的對手,並且在公元前 216 年的坎尼戰役之後,漢尼拔掌握了徹底粉碎羅馬的權力。他有迦太基戰爭的高明戰略和勝利的勢頭,但他沒有資源。

漢尼拔上臺

根據希臘歷史學家波利比烏斯的說法,漢尼拔的父親讓他的兒子發誓終生與羅馬為敵。據稱,漢尼拔宣誓了這壹誓言,並且在他與羅馬人的整個戰役中都兌現了這壹誓言(波利比烏斯的歷史,3:11)。第壹次布匿戰爭後,迦太基背負了壹筆大筆賠償金,預計將支付給羅馬。哈米爾卡前往西班牙,表面上是為了從迦太基控制的銀礦籌集資金,但實際上是為了動員壹支新軍隊繼續與羅馬的戰爭。他帶著兒子在-法與他哈斯德魯巴(LC 270-221 BCE)以及漢尼拔,那麽只有九歲,並會稍後發送的漢尼拔的弟弟哈斯朱拔巴薩(公元前 244-207 年)。學者 Philip Matyszak 指出:

古代世界不存在青少年介於兒童和成人之間的現代概念,漢尼拔在很小的時候就被任命為軍隊的負責人。(23)

當哈米爾卡於公元前 228 年去世時,指揮權交給了哈斯德魯巴爾博覽會,他贊成在與羅馬打交道時采取外交措施。他在公元前 226 年談判達成了埃布羅條約,將埃布羅河規定為西班牙迦太基和羅馬領土之間的邊界,並達成了雙方互不幹涉對方業務的協議。

哈斯德魯巴在公元前 221 年被暗殺,迦太基軍隊選舉漢尼拔為他們的指揮官。公元前 219 年,羅馬支持在迦太基領土上的薩貢圖市發動政變,公元前 218 年漢尼拔進軍並占領了這座城市。羅馬人要求迦太基向他們投降,迦太基拒絕了,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了。羅馬人制服了西班牙的高盧人,他們將他們視為征服者和占領者,因此當漢尼拔開始在伊比利亞開展業務時,他們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他,實際上反而鼓勵了他的努力。

漢尼拔及其戰役

漢尼拔不僅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而且同樣重要的是,他的軍隊的奉獻精神。漢尼拔上任時年僅 25 歲,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軍營中度過了競選活動。歷史學家 Will Durant 引用Livy 的話說,“他是第壹個參加戰鬥,最後壹個放棄戰場的人”(48)。漢尼拔的軍隊知道他們可以依靠他來照顧他們,就像他們知道如果他們讓他失望了等待他們的懲罰壹樣。以同樣的方式,該地區的人民寄希望於漢尼拔來解除羅馬人的統治。有了這樣的將軍指揮軍隊,迦太基只需要讓他得到充足的補給和裝備就可以征服整個西班牙並繼續進入意大利粉碎羅馬。

漢尼拔的軍隊隨著他的進軍而壯大,因為他始終將自己描繪成該地區被征服人民的解放者。

與他的父親在第壹次布匿戰爭中不得不依賴雇傭兵不同,漢尼拔與憎恨羅馬的迦太基人、高盧人、西班牙人和利比亞人壹起壯大了他的隊伍。公元前 218 年,他率領 50,000 名步兵和 9,000 名騎兵穿越埃布羅河進入羅馬領土。他的軍隊隨著他的行軍而不斷壯大,因為他始終將自己描繪成該地區被征服人民的解放者。漢尼拔決心將戰鬥帶到羅馬,因此著名的是,他帶領他的軍隊穿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北部。在山上待了 17 天後,漢尼拔的軍隊現在由於危險的行軍而大大減少,下降到平原上。

雖然現在的總人數不足 26,000 人,但漢尼拔占領了城鎮並向南進軍羅馬,於公元前 218 年在提契諾河擊敗了數量上占優勢的羅馬軍隊。在特拉西梅湖,漢尼拔於公元前 217 年擊敗了凱烏斯·弗拉米尼烏斯 (Caius Flaminius) 指揮下的另壹支大部隊,並控制了整個意大利北部。這時,他向迦太基傳訊,要求增援和補給;他被拒絕了。迦太基元老院認為他最好讓他的軍隊在土地上覓食和生活。

由於他的軍隊太小,無法攻占大型城市,而且他在阿爾卑斯山失去了許多大象,而且沒有攻城器械,漢尼拔的策略是通過多次勝利將意大利的城市吸引到他身邊,並將自己提升為人民的解放者。漢尼拔戰勝了羅馬派來反對他的每壹位將軍,直到他們最終停止派人。羅馬將軍 Quintus Fabius Maximus(公元前 280-203 年)認為最謹慎的做法是避免戰鬥,並通過焦土政策剝奪漢尼拔的軍隊食物,同時簡單地壓制漢尼拔。

法比尤斯明白迦太基並沒有為他們的將軍補給,並在壹場貓捉老鼠的遊戲中與漢尼拔交戰,法比烏斯希望迦太基軍隊死於疾病和饑餓。他因不願在戰鬥中與漢尼拔會面而被嘲笑並被賦予“拖延者”的綽號,但法比尤斯認識到他正在與壹個非常規的對手打交道,因此選擇了不同尋常的方法來試圖擊敗他。他忽略了傳統的羅馬方法,即派遣大量士兵粉碎對手以期挽救羅馬人的生命。學者 Ernle Bradford 評論:

他意識到,Fabius 必須做的壹件事就是避免失敗。他必須瞄準的勝利不是戰場上的傳統勝利——他的對手的天才不可能做到這壹點——而是在很長壹段時間內取得的成功,如果需要的話。(95)

然而,在公元前 216 年,羅馬元老院厭倦了無所作為,選舉米紐修斯·魯弗斯(日期不詳)與法比烏斯壹起指揮。法比烏斯仍然堅持他的謹慎政策,而魯弗斯則要求對敵人采取行動。法比烏斯給了魯弗斯壹半的軍隊,然後他率領魯弗斯在傑裏奧內鎮附近對抗漢尼拔,並迅速被擊敗。法比烏斯不得不從壹場徹底的屠殺中救出年輕的將軍和幸存的軍隊。

法比烏斯隨後辭職,軍隊被交給了遵循魯弗斯直接行動政策的盧修斯·埃米利烏斯·保盧斯(公元前 216 年)和凱厄斯·特倫蒂烏斯·瓦羅(公元前 218-200 年服役)。他們在公元前 216 年 8 月的坎尼戰役中在戰場上遇到了漢尼拔,羅馬軍隊幾乎被殲滅。到戰鬥結束時,羅馬人損失了大約 80,000 人中的 44,000 人,而漢尼拔則損失了 6,000 人。杜蘭特對勝利的評價:

漢尼拔將高盧人置於他的中心,期待他們會讓步。他們做到了; 當羅馬人跟隨他們進入口袋時,狡猾的迦太基人,他自己也處於激烈的戰鬥中,命令他的老兵靠近羅馬的側翼,並命令他的騎兵沖破敵對的騎兵,從後面攻擊軍團。羅馬軍隊被包圍……這是將軍的最高典範,歷史上從未如此出色。它結束了羅馬對步兵的依賴,並確立了兩千多年的軍事戰術路線。(50-51)

保盧斯將軍和 80 名在他手下當兵的參議員壹起在戰鬥中陣亡。瓦羅和其他幸存者壹起逃到了卡努西姆;其中包括年輕的普布利烏斯·科尼利厄斯·西皮奧 (Publius Cornelius Scipio),他將在 14 年後在紮馬會見漢尼拔,並被稱為非洲西庇阿。

漢尼拔現在向羅馬宣戰。迦太基終於對她的將軍不斷請求人員和補給產生了壹些興趣,向他派遣了壹些微薄的增援和援助。羅馬人號召每壹個身體健全的公民拿起武器;Cannae 的老兵和新兵壹樣拒絕支付任何報酬。然而,漢尼拔覺得他的 40,000 人的力量太少,無法占領羅馬,並繼續他的小規模作戰政策,並為他的事業贏得小城市。他的壹位助手對他說過壹句著名的話:“妳知道如何贏得勝利,漢尼拔,但妳不知道如何使用它”(杜蘭特,52 歲)。在坎尼取得驚人的成功之後,人們預計漢尼拔會發揮優勢,徹底消滅他的敵人。

雖然在 Cannae 取得輝煌勝利後人們如何得出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漢尼拔實際上是對的。他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占領羅馬,即使他有,也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控制它。布拉德福德指出:

漢尼拔現在是這片土地無可爭議的主人,可以隨心所欲地肆虐和漫遊。但他的軍隊,按照原樣重組,仍然是壹支征服軍隊,沒有進行攻城戰的能力。他沒有攻城車——有攻城車、攻城錘和彈射器,也沒有從事這種工作的技術人員——所有這些對於減少城市和駐軍並壓制鄉村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看似勝利的時刻,漢尼拔立場的本質弱點已經變得清晰:他可以征服但無法鞏固。(93-94)

漢尼拔和他之前的父親壹樣,不斷請求迦太基幫助他們為他們贏得戰爭,正如他們對哈米爾卡所做的那樣,迦太基拒絕提供取得全面勝利所需的壹切。此時的羅馬是軟弱的,而且在坎尼戰敗後,又被恐懼所麻痹。如果迦太基按照漢尼拔的要求采取行動,第二次布匿戰爭本可以以迦太基戰勝羅馬而結束。相反,他們只提供不會給他們帶來不便的盡可能多的援助,漢尼拔別無選擇,只能打那些他認為他能贏的戰鬥。

結論

在坎尼之後,漢尼拔幾乎贏得了意大利的所有其他交戰,但這些都是小動作,沒有進壹步的進展。與此同時,他的兄弟哈斯德魯巴 (Hasdrubal) 曾在西班牙指揮迦太基軍隊,在公元前 207 年的梅塔魯斯戰役後被殺,他的軍隊被分散。漢尼拔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為迦太基事業贏得的所有勝利都失敗了,當西庇阿於 205 年從西西裏島入侵北非時,漢尼拔被召回家園,從而失去了他在意大利取得的所有陣地。

在公元前 202 年的紮馬戰役中,漢尼拔的軍隊被非洲西庇阿擊敗,迦太基落入羅馬。盡管漢尼拔是壹位出色的戰略家和將軍,但最終還是被擊敗了,不是在戰場上,而是被他為之奮鬥的 *** 。在紮馬之後,漢尼拔繼續為他的同胞服務,直到他們轉向他並向羅馬人誣告他試圖建立壹支軍隊來發動另壹場戰爭。漢尼拔逃離迦太基,當他覺得羅馬人終於逼近他時,他於公元前 183 年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當迦太基輸掉第二次布匿戰爭時,他們發現自己再次欠羅馬的債,並被迫在接下來的 50 年裏再次支付賠償金。在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 149-146 年)之後,由於這次損失和他們簽署的條約的規定,迦太基再次戰敗,被羅馬人摧毀。如果迦太基 *** 更願意為勝利付出代價的話,他們的失敗是很容易避免的。相反,他們被迫為失敗付出沈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