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的拼音是liù。
六,漢語壹級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當為草廬,是“廬”的初文。“廬”與“六”古音相近,所以假借為數詞“六”;依陰陽理論,六是陰數,所以又指《易》中的陰爻。六,象形字。
商代甲骨文寫作“六(圖1),像搭棚於地面,後演進為“六”,突出了棚壁之形。秦代小篆中將上面作屋頂狀的兩筆向內彎曲,作“六”,隸變後則變為點和橫。當“六”作為單純數字之後,後人再加“盧”(器皿中裝著獸肉)另造“廬”代替,表示生活棲息的空間。
相關詩句
1、玉徽閉匣留為念,六翮開籠任爾飛。——出自宋之問《放白鷴篇》。
2、壹人好頭肚,六藝盡皆通。——出自寒山《詩三百三首》。
3、六代江山在,繁華古帝都。——出自王貞白《金陵》。
4、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歸蔓草根。——出自張祜《過石頭城》。
5、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出自白居易《長恨歌》。
6、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出自李白《遊泰山六首》。
7、舊裏從茲不得歸,六親自此無尋處。——出自韋莊《秦婦吟》。
8、三端自孤立,六藝越諸君。——出自寒山《詩三百三首》。
9、六合烘為窯,堯心增百憂。——出自盧仝《月蝕詩》。
10、六國英雄漫多事,到頭徐福是男兒。——出自羅隱《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