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時未晚的意思是現在改正還不遲。
為時未晚的出處與燕國有關。傳聞在春秋戰國時期,燕國有壹個名叫燕昭的君主,在他統治期間燕國壹直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態。某壹天,有壹只小鳥飛到燕昭的窗前,它建議燕國去和壹個比它實力強大的楚國結盟,這樣可以得到更多的幫助。
燕昭當然聽從了小鳥的建議,而燕國從此之後變得強大起來,終於在戰場上獲勝。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為時未晚這個成語的含義主要是告訴人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雖然有點晚了,但是還不晚。這個成語也經常被用來勉勵人們抓住機會。
為時未晚造句如下:
1、這種事情發生太多了,知錯就改,為時未晚。
2、如果印度現在能夠改弦易轍,尋找壹條使經濟加快增長、金融保持穩定的道路,則為時未晚。
3、人生如果錯了方向,止步就是進步。懸崖勒馬,為時未晚;船到江心,補漏已遲。
4、第壹單元考試成績不好,沒有真正的考出理想水平,通過總結努力學習知錯就改為時未晚。
5、雖然電腦中了病毒,不過現在安殺毒軟件,也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成語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下:
1、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給語文教學帶來了難度,不知該從哪裏入手,從成語入手。成語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壹部分,更是中華文庫的瑰寶。
2、它具有豐富的內涵,意義深遠,讀上去朗朗上口;而成語故事則語言生動凝練,形象鮮明,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知識和道理。無論哪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而許多成語都來自於壹些寓言故事、神話傳說、歷史傳奇,這些故事不僅情節生動而且寓意深刻。
3、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如果通過講述壹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來說明壹個道理、表達壹種看法,陳述壹種觀點,使他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得到暗示,從中領會中國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