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車夫文言文閱讀答案

車夫文言文閱讀答案

1. 閱讀答案 《三輪車夫》

(壹)三輪車夫

①深夜,小城仿佛睡著了,只有馬路兩旁的街燈,還在默默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給寒冷的冬夜帶來些許溫馨。

②她抱著正發高燒的女兒,穿過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凍得堅硬的地面上,發出急促而清脆的響聲。從這兒到醫院還有很遠的壹段路程,而懷中裹得嚴嚴實實的女兒卻變得越來越沈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腳步。

③突然,她看見前面街口處停著輛三輪車,旁邊還晃動著兩個人影。她趕忙跑了過去,見壹個中年男子正在和車夫談著價錢。

④她對那位中年男子說:“大哥,讓我先坐這部車好嗎?我急著上醫院呢!” 中年男子看了她壹眼,沒有吭聲。 車夫走過來,瞅了瞅她懷中的女兒,問道:“孩子病了?”

⑤“是呀是呀,病得不輕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裏就我壹個人帶著孩子,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⑥“孩子看病要緊,妳先上車吧。”車夫說。女人感激地剛要上車,沒想到被那中年男子壹把攔住:“哎,車是我先要的,我也急著要回家呢。” 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著車夫。

⑦車夫想了想,說:“這樣吧,妳們誰肯出20塊錢,我就拉誰!” “咦,妳這不是宰人嗎?平時兩塊錢的車錢,妳開口要20,心也太黑了!”

⑧“別啰嗦,上不上?”車夫不耐煩了。“太貴了,能不能少點?”那男子還想討價還價。 “壹分錢都不能少!”車夫斬釘截鐵地說。隨即,他轉身問那女人:“餵,20塊錢,妳坐不坐?” 望著懷裏的孩子,她把心壹橫:“20就20。”說完,她毫不猶豫地抱著孩子上了車。車夫壹使勁,三輪車”壹下子躥出去好遠。

⑨女人坐在車上,心裏這才感到有些踏實。她問車夫:“大哥,妳這麽晚還出來蹬三輪車?”“沒辦法,廠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崗,只好靠蹬三輪掙點錢補貼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崗後的艱難,女人不禁對車夫有些同情起來。不過,要不是為了女兒,她是怎麽也舍不得花20塊錢坐這三輪車的。

⑩車子很快就到了醫院。她抱著孩子下了車,伸手去口袋裏掏車錢。

(11)“大妹子,快帶孩子進去看病吧!看得出妳過得也不易,兩塊錢的車錢就不用給了。” “剛才……不是說好20塊嗎?”“不這樣說,那個男人肯讓妳先坐嗎?”車夫咧開嘴,有幾分得意地笑了起來。

(12)她還要從兜裏去掏那本來該付的兩塊錢車費,沒想到車夫已經迅速調轉了車頭,用力壹踩,轉眼就消失在濃濃的夜色之中。

(選自《青年博覽》 作者陳大儉 有改動)

8、第①段中畫線句表面上寫街燈帶來溫馨,從全文看,還有什麽其他含意?(2分)

9、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4分)

(1)“壹分錢都不能少!”車夫斬釘截鐵地說。

(2)她把心壹橫:“20就20。”

10、車夫不要車費這壹結尾既出人意料,有合乎情理。請妳從前文中找出這樣安排的伏筆。(4分)

11、縱觀全文,從車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壹個怎樣的人?(3分)

12、如果妳是文中的“她”,在車夫轉身離開醫院的壹剎那會怎樣想,怎麽做?請用文字表達出來。(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語境,不超過60字)(4分)

8、暗指三輪車夫像街燈壹樣給人溫馨。

9、①“斬釘截鐵”表現車夫下定決心拒絕中年男子、幫助婦女的心理。②“把心壹橫”表現婦女為給孩子治病不惜車費的心理。

10、參考示例:“病得不輕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裏就我壹個人帶著孩子,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緊,妳先上車吧。” “車夫想了想,說……”“車夫壹使勁,三輪車壹下子躥出去好遠”等。

11、勤勞、機智、善良、助認為樂等。

12、表示想法的:“真是個好人啊!”或“他是在幫我啊!”“世上還是好人多啊!”等。表示做法的:“她攥著錢的手輕輕地抖動著,遲疑了壹下,抱著孩子進了醫院。”或“望著遠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濕潤了,緊緊抱著孩子進了醫院。”“呆呆地看著手中的兩塊車錢,遲疑地放回口袋,緊抱著孩子進了醫院。”等等都可。

快吧~

2. (乙)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題

15.A 16.A 17.B 18. ①他在朝廷上時,國君有話問到他(或“國君說話涉及到他”),他就正直地陳述自己的意見;國君不向他問話(或“國君說話沒涉及他”),他就正直秉公地去辦事。

②我雖然說不上仁德,(但)從困境中解救您出來,為什麽您這麽快就要求絕交呢? 解析 試題分析: 15.該題考核文言實詞的運用。A項“重”應解為“重疊,重復”,引申為“多重”。

(重:zhòng①重,與“輕”相對。《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又以……為重。《五蠹》:“子孫累世絜駕,故人重之。”

②重要;重大。《〈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則予此行所負之責任,尤倍重於三十年前。”

又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記》:“匹夫之有無重於社稷也。”

③重視;看重。《琵琶行》:“商人重利輕別離。”

④貴重。《過秦論》:“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⑤嚴重。《獄中雜記》:“情罪重者反出在外。”

⑥嚴格。《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

⑦莊重。《論語·學而》:“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⑧尊重。《過秦論》:“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⑨更加;加重。《蘇武傳》:“見犯乃死,重辱國。”

chóng①重疊。《三峽》:“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②層。《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

③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燈重開宴。”

④拖累;牽連。《漢書·荊燕吳傳贊》:“事發相重,豈不危哉。”

)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實詞題目近些年考核有難度加大的趨勢,壹般刻意回避考綱規定的120個實詞,並且考題選項中夾雜出現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壹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分量大”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

16.該題考核文言虛詞的運用。A項均為介詞“在”。

B項前者是代詞“他”,後者是結構助詞“的”。C項前者是連詞,表轉折關系,譯為“卻”;後者是連詞,在狀語和謂語之間,表修飾關系,不譯。

D項前者是指示代詞,“那”,後者是代詞,代指晏子,譯為“他”。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針對文言虛詞的考查重點,18個常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在語境中,結合語法和邏輯的分析,疏通文意;難點在於理解詞語的用法(即詞性)。

方法應用上首先,分清虛實。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實詞,又可以是虛詞。

其次,辨明詞性。壹個虛詞大多有多種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詞、副詞、助詞。

再次,對比古今。有的沿用下來,有的用法變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

最後,註意特殊虛詞。兼詞、虛詞連用,如“何以”“孰與”等。

17.解答此類題時,閱讀壹定要細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閱讀壹定要沈得住氣。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

特別要註意其中的細微末節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後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晏子贖回越石父後,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內室,過了好久沒出來。

越石父就請求與晏子絕交。晏子以謙恭的態度接受了越石父的批評,知錯就改,禮賢下士。

B項錯把應解釋為“告辭”的“謝”理解為“道謝”了。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易錯警示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

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

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壹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

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比如本題的B項——“越石父不予道謝”,考生就應到文中找到相關內容,然後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即可發現,說法錯誤。 18.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

本題中,要掌握以下關鍵字詞的翻譯:第壹句:“之”解為“他”, 1分;“危”解為“正,端正”, 引申為“正直”,1分;整句大意1分;第二句:雖,雖然,1分;免子於厄,介賓結構後置,應調整語序解釋為“從困境中解救您出來”, 或“幫助您從困境中解脫”,意思對即可,1分;之,這,這麽,1分;整句大意1分。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壹般為直譯。

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壹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

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5.C6.D 7.D8.(1)眭誇就借口(1分)說自己是運送租糧的鄉下人,假裝成趕車的車夫,才(1分)得以走出關卡。

(語意通順,無語病,得1分。)(2)崔浩便為他開脫說情(1分),眭誇才得以免受罪罰(1分)。

(語意通順,無語病,得1分。)(3)眭誇的嶽父(或“夫人的父親”)巨鹿人魏攀,是當時顯達之士。

(判斷句1分)眭誇(主語補充正確1分)對他不曾用女婿的禮節,兩人的感情如同朋友(本句句意1分)。(語意通順,無語病,得1分。)

5.禦車:駕車(的車夫)。6.A,①連詞,表示順承關系;②連詞,表示轉折關系。

B,①代詞,他;②副詞表示推測語氣。 C,①介詞,到;②介詞,對於。

D①副詞,指代動作的壹方,這裏指代第三人稱;②副詞,指代動作的壹方,這裏指代第三人稱。7.“認為官場險惡”.“眭誇拒官富有遠見”在原文中缺乏依據。

8.見譯文附參考譯文:眭誇,又名眭昶,趙郡高邑縣的人,祖父眭邁。晉時東海王越軍的參謀,後來投奔石勒在徐州當刺史。

父眭邃,字懷道,在慕容寶當政時作中書令。眭誇少年時氣度不凡,不拘小節,愛好讀書,不曾把世務放在心上,好飲酒,儀表堂堂。

二十歲時逢上父親去世,眭誇胡須和頭發都變白了,每壹個聽到他悲哭的人都替他流淚,品性高尚,無意官場,在山水間托寄感情。同郡李順願與他交往,眭誇拒絕了,當地的少年長者沒有不敬畏他的。

眭誇少年時與崔浩為莫逆之交,崔浩作官到司徒時,向皇帝推薦眭誇作中郎,眭誇堅決辭去不上任。州裏郡裏的官員逼著他去作官,不得已來到京都。

與崔浩見了面,崔浩邀請他住幾天,眭誇與崔浩在壹起只飲酒談論平生,不談及世利。崔浩每次想開口說服他,但沒有說話的機會。

崔浩怕眭誇也是這樣。崔浩後來就把任命詔書放到眭誇懷裏,依舊不開口。

眭誇說:“桃簡,妳已作官到司徒,足以此報國成名了。我便到此與妳分別。”

桃簡是崔浩的小名。崔浩考慮到眭誇要回去,當時來時乘壹騾子,再沒其他坐騎,於是就把眭誇的騾子藏在馬圈裏,希望以此來留下眭誇。

眭誇於是托附鄉人運輸的人假為禦車,才得以逃出關境,崔浩知道後感嘆:“睦誇獨來獨往的人,本不應用這麽小的職位辱沒他,又讓他用計回去,我怎麽才能向他道歉。”當時國法甚嚴,眭誇已經私自回去,將犯私逃之罪。

崔浩於是向左右求助開釋,眭誇才無罪。過了壹年,送眭誇自己的騾子,同時把自己乘的馬也送給他,還寫了壹封信表示歉意,眭誇卻不接受他的馬,也不回信。

等到崔浩被殺,眭誇替他服喪,接受鄉人的吊唁,過了壹陣子才停止,並嘆氣:“崔浩已死,誰還能比他更容得下我眭誇的。”於是寫了《朋友篇》,言詞禮儀也被當時人所稱贊。

嶽父鉅鹿人魏攀,是當時有名的人,未曾與他行翁婿之禮,關系相當於好朋友。有人對眭誇說;“我聽說很有才能的人必當貴官,妳為何獨在沒路”於是,眭誇作《知命論》以解釋。

眭誇活到75歲死去,埋葬之日,去參加他的吊悼會的人山人海。他沒有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