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是個人暫時的淺見。
這裏開始在講帝王之道,針對國君來講的。
20.1(1)
原文
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譯文
堯說:“嘖嘖!妳這了不起的舜啊!上天交予的大任已經落在了妳的身上。誠實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陷於困苦和貧窮,上天賜給妳的祿位也將會永遠終止。”
解讀
堯對天道的解讀,天下大任需要有人來承擔,而這個人需要親自躬行中道才行。否則如果天下窮苦的話,該重任也就結束了。
20.1(2)
原文
舜亦以命禹。
譯文
舜在禪讓君位給禹時也這樣告誡過禹。
解讀
舜也把這個教誨傳給禹。
20.1(3)
原文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後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譯文
商湯說:“我是您的兒子履,謹用黑色的公牛來祭祀,向偉大的天帝禱告:對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您的臣仆的善惡我也不敢隱瞞,這些在您的心裏是十分明白的。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牽連天下萬民,天下萬民若有罪,請讓我壹個人承擔。”
解讀
商湯也是心系天下,願意去承擔所有民眾的疾苦。
20.1(4)
原文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壹人。”
譯文
周朝初期大規模地分封諸侯,賞賜功臣,使善人都富貴起來。周武王說:“我雖然有至親,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過錯,責任都在我壹人身上。”
解讀
周武王也是認為如果天下有錯,也都是自己的責任。
20.1(5)
原文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譯文
認真檢查度量衡器,周密地制定法度,整頓、恢復被廢棄的官職和機構,全國的政令就會通行了。恢復被滅亡了的諸侯國,接續已經斷絕了家族,提拔被遺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會真心歸服了。所重視的四件事:人民、糧食、喪禮、祭祀。寬厚就能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績,公平就會使百姓高興。
解讀
這裏就說出了治理天下的秘訣,也就是要用心的完善制度,國家才能良好運轉。另外就是要能夠保護每個人的利益,這樣才能得民眾的心。還有就是重要的基礎就是人民、糧食、還有喪禮和祭祀,前兩個是生,後兩個是死。還有就是對民眾寬厚才能得民心,然後有信服力才能使用民眾,自己勤敏才能有功勞,制度公平民眾才開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