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汴怎麽讀?

汴怎麽讀?

汴,漢語二級字,讀作汴(biàn),中國河南省開封市的別稱。

基本詞義:汴biàn,古水名,古稱卞水,指今河南省滎陽縣西南索河。隋開通濟渠,中間自今滎陽至開封的壹段就是原來的汴水。古州名,北周改梁州置。治所在浚儀。五代梁建都於此,升為開封府。五代·晉、漢、周以及北宋也以為都。常稱汴梁,又稱汴京。今為開封市的簡稱。

古籍釋義:《集韻》同水。又州名。《韻會》秦屬三川郡,漢為陳留郡,東魏置梁州,後周攺為汴州,宋為京師。又襄陽零水亦名汴水。《水經註》夷水東南流,與零水合。零水卽汴水也。上通梁州沒陽縣之默城山。

關於汴京的詩詞:不飲濁水瀾,空滯此汴河。坐見繞岸水,盡為還海波。四時不在家,弊服斷線多。遠客獨憔悴,春英落婆娑。汴水饒曲流,野桑無直柯。但為君子心,嘆息終靡他。——《汴州留別韓愈》[唐代]孟郊。

開封的名稱的由來

開封是壹座歷史厚重的文化之城。作為”八朝古都“,開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相繼在此定都。

開封的先民活動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開封壹帶建都217年,史稱老丘,這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壹次建都。商朝在開封壹帶建都27年,史稱囂。

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期的鄭莊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的古城村構築城邑,屯兵儲糧,並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公元前156年,西漢景帝即位,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啟“為”開“,”啟封“也就更名為”開封“,這便是”開封“城市名稱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