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á ]。
壹、基礎釋義:
1.?砍。如:伐木。
2.?擊;敲打。
3.?征討;攻打。如:征伐。
4.?自我誇耀。如:不矜不伐。
二、基本信息: ?
伐字骨刻文演變: ?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三、相關方言:
在上海方言中,“伐”是問句的結尾詞。在浙江方言中也是語氣結尾詞,並帶有反問語氣。
四、伐的詞語:
1、伐柯:
比喻遵循壹定的原則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詩豳風伐柯指做媒詳細解釋詩豳風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鄭玄箋則,法也。伐柯者必用柯。
2、伐木:?
采伐林木詳細解釋砍伐木材。國語晉語壹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唐杜甫題張氏隱居詩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曹禺膽劍篇第。
3、伐善:
誇耀自己的長處。論語公冶長願無伐善,無施勞。朱熹集註伐,誇也。善,謂有能。漢書丙吉傳吉為人深厚,不伐善。宋王禹偁雲州節度。
伐的造句:
1、我們怎麽能隨意砍伐樹木,破壞綠化呢?
2、遠去的步伐清晰可見,咫尺的幸福卻好似天涯。
3、將軍在出兵討伐之前,宣讀了壹篇令人義憤填膺的檄文。
4、適度的砍伐,使底本燕語鶯聲的小山坳,變成了不毛之地。
5、在冰天雪地的壹月,討伐商紂王的軍隊出發了。
6、我們要保護自然環境,不能隨意砍伐樹木。 ?
7、采伐森林壹定要合理,不能濫采濫伐。
8、在北伐戰爭中,葉挺率領的獨立團英勇善戰,所向無敵,被譽為“鐵軍”。 ?
9、他們步伐整齊劃壹,顯得雄偉剛鍵。 ?
10、春秋戰國時期,諸侯間互相征伐,百姓生靈塗炭。 ?
11、文人的刀劍就是筆墨,對此不良風氣理應口誅筆伐,同聲譴責。
12、爺爺七十多歲了,走起路來步伐還是那麽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