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經常說兩桃殺三士,那麽該典故出自何處?都發生了什麽?

經常說兩桃殺三士,那麽該典故出自何處?都發生了什麽?

這句成語,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來人們多把這句成語用在形容壹個人詭計多端用計謀殺人上。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三個大將,他們分別是::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這三個人除了都是齊國的大將之外,還有另外壹個***同點,就是軍功十分的顯赫。而且他們都因為軍功顯赫,變得恃寵而驕。

晏子覺得這三個人是齊國的安全隱患,所以勸諫齊景公早日解決這三個問題人物。幸好齊景公很聽晏子的話,設計把他們三個人請了過來,壹起參加宴會。

殺他們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讓他們之間互相爭鬥,而起因竟然是因為桃子。晏子準備了兩個十分珍貴的桃子,但是他們有三個人,所以,這驕傲的三個人中必定有壹個人分不到。

這三位大將都十分的自負,不能容忍自己成為失敗的那個人。所以,他們三個人為了這兩個桃子,開始了互相攀比軍功。古冶子說了自己的功績,讓之前拿到桃子的兩個人自愧不如,所以拔劍自刎,而古冶子覺得自己這樣做很丟人,所以也自殺了。

可能在我們現代人看來,覺得為了個桃子就自殺這件事情很奇怪,根本沒法理解,可是春秋時期的古人非常重視諾言,就連之後的劉邦殺韓信,也是重視諾言,沒有用兵刃殺韓信。

所以,那個時代的人因為這種原因自殺的情況很正常。

如果妳是晏子,妳會覺得自己的計謀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