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燕歌行的詩眼和具體表現

燕歌行的詩眼和具體表現

燕歌行的詩眼和具體表現如下。

“不怕”二字是全詩的詩眼。“詩眼”就是壹首詩中統領全詩的關鍵字詞。“只等閑強化、重申了“不怕”,“遠征難”包舉了這壹段非凡的歷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外蘊涵。由此可見,這首詩的“詩眼”就是“不怕”,全詩都圍繞這個中心展開。

藝術特色。閹割刑多處運用對比手法。並於對比中突出了。詩歌的主旨。“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軍隊擂擊金鼓,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外,旌旗連綿不斷漂揚在碣石之間。這裏寫了出師的場景,恢宏壯闊。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深秋季節,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時分,邊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這裏寫了開展後戰中的困苦淒涼,十分失意。從出戰時的鋪張揚厲與戰敗後的困苦,形成了鮮明對比。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戰士們本來在戰場上所向無敵,皇帝又特別給予他們豐願禮遇。“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主將身受朝起的恩寵禮遇卻時常輕敵,戰士們精疲力盡仍然難解關山之圍。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戰士在前線殺得天昏地黑,不辨生死,將軍們依然逍遙自在的在營帳裏觀賞美人的歌舞!士兵的效命死節與將領的待寵負功,士兵辛苦久戰,室家分離與將領的臨戰失職,縱情聲色,是鮮明的對比。

“君視沙場證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妳沒看見拼殺在死沙場戰鬥多慘苦,現在還在思念有勇有謀的李將軍。

古今對比,提出了李廣將軍與現在將領侍寵貪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篇很善於描寫塞外風物景觀,渲染邊地戰爭的氛圍。“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淒涼到邊土,胡人騎兵來勢兇猛,如風雨交加。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孤城落日,衰草連天,有著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軍兵敗心境的淒涼和戰敗後的困苦。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壹夜傳刁鬥”,邊塞戰場總是戰雲密布,徹夜不息的警報聲都渲染出戰況慘烈,軍情危急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