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每天“五香”掛在嘴邊,問小夥伴們壹個問題:五香粉是哪“五香”,全知道的人很少,都各有用途,可別用錯。這絕不是聳人聽聞,全對了的人很少,這就好比大家休了幾天假以後,忽然問“今天星期幾”壹樣,壹下子把大家問楞住。覺得這五種香辛料就掛在嘴邊,也就是說不完整、說錯誤。實際上,“五香”便是:八角、麻椒、桂丁、丁香花、茴香這最常見5種調料增香辛料。並且,這五種調料增香辛料,各有之用途,可別再亂使用了。
壹、八角
八角是常用調料增香辛料之壹,別稱也非常多,別名八角茴香、八角茴香、八角茴香,而廣泛運用於炒、燉、煮、鹵等烹飪技法,尤其是烹制肉類食材時,也是離不了八角這味調味品。八角的香辛味道主要來源於含有的具備揮發物的“茴香油”成份,則是香氣的來源,主要成份為醚、酮、醛等芬芳化合物。八角還可以藥用,具備袪風行氣、調合脾胃的作用,那也是煮肉時加八角的重要原因。由於肉類食材自身較難消化,加入八角後,提鮮促進消化,是壹舉多得的調制方式。“豬不椒、羊不料”,這兒的八角茴香是指八角,應用的時候要註意燉羊排切忌不要添加八角。
選購八角時,需要註意辨別“真偽八角”,尤其是把野生的假八角摻到真八角裏邊,真假難分。真正意義上的八角最顯著的特性就是有8個角瓣,壹般同長對稱性,斜角圓鈍、當然瀟灑,聞著有很濃郁的八角香辛味道。假八角壹般並不是8個角瓣,這是比較容易分辨地區,如地楓皮角瓣為10-13個、紅茴香有7-8個角瓣,大八角、野八角、短柱八角壹般有10-14個角瓣構成。如果將這種假八角打碎了,夾雜進來,就要考慮看它的表面形狀的差異了:假八角的角瓣壹般較長細、銳利,薄厚比較薄、香味淡而無味,這都有益於區別撕成重瓣的假八角。
二、麻椒
麻椒是另壹種最經常使用的調料增香辛料,都是四川菜的內核調味品之壹。花椒樹為落葉小喬木,較多硬刺,春季吐出來新蕊嫩葉,他們把那類不過程的細嫩“滾條”簡易調料,裹面後簡易烹制,就是經典名菜“幹炸花椒芽”,擁有與眾不同的香氣。那類過程的枝條上便生長發育出壹串串、壹簇簇的花椒粒,壹開始為墨綠色,到秋天成熟時便成為了壹簇簇紫紅色的花椒粒。
麻椒除開作為香辛料以外,還可以藥用,擁有純天然的芬芳味道。麻椒是四川菜最為重要的調味品之壹,四川菜的內核就是“麻、辣、鮮、香”,第壹個的麻味,就是麻椒功勞。嚴格來說而言,麻椒的“麻”,不可以算得上壹種味道,反而是含有的成分對口腔內部形成的壹種“高頻率刺激性”,應該就是壹種感覺,而非味蕾。經常用麻椒需要註意,燉豬肉時,壹般不會添加麻椒。
三、桂丁
桂丁別名香桂、柴桂、肉桂粉,就是各種香桂樹樹根的通稱,可剝出桂丁的香桂樹普遍品種有8種之眾。有時,大家來購買桂丁,常常看到有又厚又長的,有又薄又微小的,主要是不壹樣香桂樹樹根的主要原因。依據桂丁的外型尺寸,桂丁又分桶桂、厚肉桂粉、薄肉桂粉三種。桂丁擁有純天然的揮發物香氣,煮肉或調肉餡時加,有去腥增鮮的用途,還可以讓人胃口大增。
四、丁香花
人們對丁香花,最開始大多數是來自於戴望舒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單獨迷茫在綿長、漫長又孤寂的雨巷。希望逢著壹個丁香花壹樣地結滿愁怨的女孩子……丁香花也是壹種亦藥亦香料的提鮮調味品,是丁香花未開放式的花骨朵制幹成的,別名公丁香、丁子香、雞舌香、百結等。丁香花帶有純天然濃厚香氣的丁香油,大家聞後能推動胃酸泌出,讓人胃口大增。丁香花分公母,公丁香顆粒物比較小,雌丁香花則顆粒物比較大。由於丁香花的香味過於濃香,使用中謹記壹定要把握好使用量,壹般壹鍋肉用3-5粒便能,多多壹粒,都可能會功虧壹簣。
五、茴香
茴香為小茴香幹躁種子,在北方,大家常用小茴香細嫩的葉莖做餃子、蒸饅頭,配搭生雞蛋或肉粒,鮮香怡人,是壹種備受很多人都喜歡的包餡種類。由於小茴香較為喜油,調肉餡時用食油量要稍多壹點才香。小茴香幹後種子就是香氣料“茴香”,擁有純天然的濃香香味,燉肉類食材時加茴香,提鮮增色不少。茴香也是夏天燒烤撒料的重要用材之壹,配搭五香粉、幹辣椒粉,就是經典全能燒烤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