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Orang-utan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部分地區。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8-9個月,每產1仔,5-7歲性成熟,壽命25-30年。北京動物園1959年開始飼養展出,1980年繁殖成功。
猩猩在野外的生殖率很低,每四年才產壹仔,且幼仔死亡率高達 40%。由於猩猩數量已極為稀少,已被國際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列為瀕於滅絕的動物。雖已有嚴格法律規定禁止捕獵,但仍有人對猩猩進行捕殺,據調查,現在野外的猩猩已不到5000只,大多數都活在加裏曼丹。
僅產在亞洲的加裏曼丹島及沙巴、沙撈越的低地熱帶雨林和蘇門達臘西北部的亞奇山谷。 猩猩體態龐大,身毛粗長。體長約1. 25-1. 5米, 最大可達1.8米,雄性體重約75公斤,人工飼養下可達100公斤。猩猩腿短,但胳膊長而有力,直立時可下垂至腳腕,兩臂伸開約2.2米長。雌性比雄性小得多,平均體重40公斤。在靈長類中,除大猩猩外,猩猩體型最大。它的口闊鼻塌,下頓肥大,唇厚耳小,眼距很近。手足呈灰黑色,毛短或無毛。成年面顏呈藍黑色,幼年的面色及手 足均蒼白,胸腹部無毛。 猩猩的體毛棕紅或桔黃, 成年的雄猩猩面部周圍皮膚下面長出大片組織硬塊,看上去更顯威武、兇猛。當雄性直立時 它又像壹位歷經滄桑的老者因此它的馬來可文意為森林中的人,
猩猩是真正具有四只手的動物,它們在樹上懸蕩,如同樹懶,慢慢吞吞,謹慎地移動身軀,絕無跳躍之舉,在地面上行動,四肢並用,上身支撐手掌部,或雙臂 以拳拄地,如架拐而行。 它們在樹巢上睡覺,巢築於樹冠部位,距地面10-20米,每天新做壹巢,巢是用樹枝在樹上築成壹個平臺狀。在天氣寒冷時或下雨時,它們將樹枝葉蓋在身上保暖。 猩猩主食水果,最愛吃的是芒果、無花果、榴蓮,並吃樹葉、樹皮及 蟻類等昆蟲。 猩猩壹般單獨或成對生活,有時結成小群,壹個家族在壹起。老年雄猩猩除在短暫的配偶期外,通常都過孤獨生活,有領域性,以大聲吼叫與其它個體聯絡,吼叫時喉囊振嗚,聲音可傳出幹米之外。
猩猩在野外的生殖率很低,每四年才產壹仔,且幼仔死亡率高達 40%。由於猩猩數量已極為稀少,已被國際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列為瀕於滅絕的動物。雖已有嚴格法律規定禁止捕獵,但仍有人對猩猩進行捕殺,據調查,現在野外的猩猩已不到5000只,大多數都活在加裏曼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