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niàn。
聲母:n。
韻母:ian。
漢字:廿。
釋義:數目,二十。
引證:清代顧貞觀的《金縷曲二首·其壹》:廿載包胥承壹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劄,君懷袖。?
翻譯:妳在邊塞已經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樣實現諾言,像燕丹盼歸使烏頭白馬生角樣,壹定把妳營救。我就以這首詞代替書信,請妳妥善保存不要憂愁。
相關詞組1、廿壹史[niàn yī shǐ] 即二十壹史。出自《桃花扇·逮社》。
2、廿四風[niàn sì fēng] “二十四番花信風”的簡稱。
3、亂_廿四[luàn xī niàn sì] 指唐郭子儀。《舊唐書.郭子儀傳》載,郭子儀任中書令甚久,在任期中主持官吏的考績,前後達二十四次,故有此稱。
4、廿二史[niàn èr shǐ] 即二十二史。
5、廿四史[niàn sì shǐ] 即二十四史。
6、廿四堆[niàn sì duī] 南宋宮人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