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基本概念是:生物與環境關系的總和。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為壹種團體、結構。如果想解釋清楚什麽是社會地位,首先要知道什麽是社會等級,是指對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經濟水平和社會身份的社會群體的總稱 。即區分和決定社會等級和社會地位的兩個重要指標:經濟水平和權力等級。
通常來說,社會地位是社會他人對我們的壹種價值判斷,如果壹個人能夠為社會創造較高的價值,那麽他的社會地位就會相對較高,反之亦然。當然,由於每個時代的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有所不同,所以相應的評判標準也會有所改變。古代有句諺語叫“民不與富鬥,富不與官爭”揭示的就是當時的社會等級與不同階層的社會地位。
社會地位的改變自然會導致周圍人對待自己態度隨之發生改變,這是人性中趨利本能導致的,家庭關系會相對特殊壹點,但基本也會遵循此原則,家庭關系可以看作社會大環境裏的特殊形態的“小社會”,有高度個性化的特征。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與女性在當今社會所能創造的價值的提升有著直接關系。所以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裏,女性沒有社會地位則成了壹種必然。 前面說到家庭關系具有壹定的特殊性是因為家庭關系是以親情血緣為紐帶,這是任何其他社會關系所不具備的,當然,是否看重親情也是價值觀的壹部分,所以當出現題主描述的這種“反差”時,會讓題主感到錯愕不解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只能說明妳們的價值排序有所不同。但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題主前面提到了這壹切發生的家庭環境是“重男輕女,男尊女卑”。 理解了這種觀念出現的底層邏輯,很多疑惑就會迎刃而解。人類社會的權力最初壹定來自暴力(武裝),而男性在這件事上具有天然的優勢,中華民族是農耕民族,男性在耕種勞動上同樣具有優勢,哪怕進入工業化,這種優勢依然存在。而現代社會由於生產資料和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女性能夠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也越來越高,相應的社會地位也就越來越高,宗教社會屬於特例,這裏不做討論。 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女尊男卑”的母系社會,就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生產力低,女性在生產活動中的重要性高於男性。但話說回來,如果把社會地位的高低當作親人交往的衡量標準顯然是不合適的,也就讓親人和親情失去了該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