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個4歲上學的四川女孩徐穎嗎?
在我國壹般上學年齡為7歲,徐穎卻比同齡人早3歲上學。如今的她,32歲成中科院最年輕博士生導師,並被稱之為“北鬥女神”。
眾所周知,“北鬥”是中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國之重器,是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壹。曾經我國受制於美國的GPS系統,後來投入巨資參與歐盟的伽利略系統研究,多年之後卻被別人排擠出來。從那時起,我國就立誌自主研發“北鬥系統”。
而作為新壹代北鬥人,徐穎也屬於我國自主培養的博士生,2009年博士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在正領導中國科學院壹支科研團隊研發北鬥衛星系統的地面導航增強技術。
在多年的學習和工作中,徐穎發表SCI檢索論文24篇,申請發明專利28項(已授權16項),並獲獎無數。
壹、4歲上學,16歲高考,26歲博士畢業
1983年4月,徐穎出生於四川省眉山,母親是數學老師,父親在農技站工作。她4歲就開始上學,從小就喜歡讀小說,尤其喜歡讀推理小說。但是,她的理科成績卻壹直比文科更優秀。
為此,在16歲時她參加高考,考上了北京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
在北京上大學期間,徐穎學習更加努力,並於2003年以優異成績,順利本科畢業,還獲得了北京理工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的碩博連讀的機會。經過6年的勤奮學習,她終於在2009年博士畢業。
此時她才26歲,從4歲開始上學,僅僅用22年走完了整個求學的過程,到達了人生的象牙塔頂。
二、32歲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徐穎從2006年師從導師接觸北鬥衛星的研究工作,由於成績突出,博士畢業之後,她便獲得了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的工作。
她努力工作,每天早晨習慣在七點鐘起床,不堵車的情況下,從家到單位需要40分鐘左右。為了節省時間,她壹般會買點包子在路上吃,八點半前趕到單位,開始壹天的工作。她常常工作到淩晨,睡辦公室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基本上每個周末都來加班。
2012年1月,徐穎被升任為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副研究員;2015年1月起,32歲的她成為了中科院光電研究院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對導航信號體制、導航增強技術、高動態高靈敏度導航信號的快速捕獲和精密跟蹤技術持續開展研究。
三、壹次公開演講意外爆紅
2016年4月29日,徐穎開始應邀參加了中科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走近科學”系列科普講座活動,在中科院“SELF格致論道”講壇的壹次公開演講,讓她意外爆紅。
為讓大家更加深入了解北鬥系統,她在講座中做了有趣、精彩的類比演講,她說:
“北鬥”系統的特點之壹是可以為數百萬用戶提供短信服務。大家都看過《魯賓遜漂流記》吧,如果有壹天壹個人漂流到了孤島上,怎麽辦?這時如果他選擇的是GPS,他只能知道自己在哪裏,卻無法通知別人前來救援。如果他用的是北鬥系統,結果就不同了,他既可以知道自己位置在哪裏,還能把他的位置發送到身處方圓千裏之外的人。“相信我,如果妳選擇了北鬥定位系統,妳很快就能在救援船上和手持GPS的小夥伴說拜拜了。”
她話音剛落,觀眾便笑聲四起。
在徐穎看來,科普除了傳播科學知識層面,更多的是要鼓勵和培養人們具備科學精神,不見得現在就要讓大家都了解普朗克常數這類專業知識,但是要培養人們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世界的本能。
四、現狀如何?
徐穎經歷了北鬥二代的應用、北鬥三代組網星首發、以北鬥為核心的未來PNT體系論證等壹系列北鬥導航領域的裏程碑事件。如今,她作為壹名北鬥導航系統科學家,正領導中國科學院壹支科研團隊研發北鬥衛星系統的地面導航增強技術。
在14年的學習和工作中,徐穎發表SCI檢索論文24篇,申請發明專利28項(已授權16項),並獲獎無數。她先後獲得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第二屆“啟明星”優秀人才獎、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青年科學家……等等榮譽稱號。
五、結語
徐穎的詼諧、坦誠,被網友盛贊為“北鬥女神”。但是面對自己的爆紅,她表示紅不紅對自己影響並不大,還是繼續做以前的科研工作。
“徐穎為中國後北鬥時代的發展提供了方向性支撐。” 這是中國科學院對她的評價。
對於徐穎的故事,妳有什麽看法?歡迎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