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目字怎麽組詞?

目字怎麽組詞?

"目"字組詞:目光;目送;目視;矚目;註目;雙目;名目;瞑目;明目;目擊;節目;目的;項目;眉清目秀;耳聞目睹。

1、目光

拼音: mùguāng

解釋: 眼睛的神采;眼光:~炯炯|~如豆。

2、目送

拼音:mù sòng?

解釋: 用目光送別離去的人或物。

出處:語本《左傳.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

3、目視

拼音:mù shì?

解釋:以目示意。

出處:《漢書·李陵傳》:“ 立政 等見 陵 ,未得私語,即目視 陵 ,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 漢 也。” 顏師古 註:“以目相視而感動之,今俗所謂眼語者也。”

4、矚目

拼音:zhǔmù

解釋:註視;註目。

出處:音姿容止,莫不矚目。——《南史·張暢傳》

5、註目

拼音:zhù mù

解釋:

(1)意思是註視,把視線集中在壹點上。

(3)引申為註意,重視。

出處:《晉書·孫惠傳》:“天下喁喁,四海註目。”

6、目的

拼音:mù dì

基本釋義

(1)行動和努力最終要達到的地點或境界。

(2)奮鬥的目標。

出處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四節:“惟其政治之目的,則以壓制暴威為大戒。”

7、醒目

拼音: xiàngmù

解釋: 事物分成的門類:首先興辦關鍵性的建設~。?

8、 眉清目秀

拼音: méi qīng mù xiù

解釋: 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氣。

出處: 元·無名氏《合同文學》第壹折:“有個小孩喚做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壹個孩兒也。”

舉例造句: 因為本是貴族子弟,所以往往眉清目秀,舉止嫻雅,而知識水準也相當高。 ★聞壹多《屈原問題》

9、過目不忘

拼音: guò mù bù wàng

解釋: 看過就不忘記。形容記憶力非常強。

出處: 《晉書·苻融載記》:“耳聞則育,過目不忘。”

舉例造句: 公過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10、耳聞目睹

拼音: ěr wén mù dǔ

解釋: 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出處: 《資治通鑒·唐紀睿宗景雲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舉例造句: 我從鄉下跑京城裏,壹轉眼已經六年了,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 ★魯迅《吶喊·壹件小事》

11、目

拼音:mù?

基本解釋

◎ 眼睛:~光。醒~。歷歷在~。~指氣使(用眼光和氣色示意以役使別人,形容驕橫傲慢的神誌。亦作“頤指氣使”)。

◎ 看,視:~語。~論(喻沒有自知之明或淺陋狹隘的見解)。

◎ 想要達到的地點、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 大項中再分的小項:條~。綱舉~張。

◎ 名稱:數~。巧立名~。

◎ 標題:~錄。

◎ 生物學分類系統上所用的等級之壹,在“綱”以下,“科”以上:鳥綱中有雁形~和雞形~。

◎ 孔眼:網~。

◎ 指為首的人:頭~。

漢英互譯

◎?目

eye?item?order

相關詞語

◎?目

English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詳細解釋

◎?目?mù?

〈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邊輪廓象眼眶,裏面象瞳孔。小篆處理為線條。先秦時期多用“目”,兩漢以後,用眼逐漸多起來。“目”具有書面語色彩。本義:眼睛)

(2) 同本義 [eye]

目,人眼,象形。——《說文》

目者,氣之清明者也。——《禮記·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韓詩外傳》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傳·宣公二年》

滿目蕭然。——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瞋目大怒。——晉·?幹寶《搜神記》

目似瞑。——《聊齋誌異·狼三則》

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3) 又如:目不斜視(眼睛不向旁邊看,形容為人正派);目見耳聞(親眼看見,親耳聽到);目治手營(親眼觀察,親手試驗);目空壹世(什麽都不放在眼裏。形容驕傲自大);目眩神搖(眼花繚亂,心神搖蕩);目無下塵(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態度高傲。下塵,下風,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點);目眥(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eye-sight]

四海註目。——《晉書·孫惠傳》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擊道存(眼光壹接觸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視力);目使頷令(用眼色和下頷示意以役使別人。形容態度驕橫);目註(目光註視);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謂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極(用盡目力遠望)

(6) 孔眼 [mesh]

舉壹綱而萬目張。——鄭玄《詩譜序》

(7) 又如:綱舉目張;壹個60目的篩

(8) 條目;要目 [item]。如:目次(書刊上的目錄。表示內容的篇目次序)

(9) 目錄 [catalogue]。如:參考書目;故事節目

(10) 首領;頭目 [chieftan]

夷目嘉符。——《廣東軍務記》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數民族中的小首領)

(12) 分類學上位於科之上、綱之下的類別 [order]。如:松柏目

(13) 名目,數目;行列 [name of a thing;number;row]

不在使者之目。——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詞性變化

◎?目?mù?

〈動〉

(1) 觀看,註視 [look;regard]

指目陳勝。——《史記·陳涉世家》

指目牽引。——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2) 又如:目過(過目;細看);目下十行(形容看書速度極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經常看見而受到影響);目笑(目視而竊笑);目禮(以目註視,表示敬意);目斷(猶望斷。壹直望到看不見);目識(看後即記住);目屬(矚目;註視);目艷(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羨慕);目為(看作)

(3) 遞眼色,使眼 [give a hint with the eyes]

酒闌,呂布因目留?高祖。——《史記·高祖本紀》

數目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傳情,心中相互溝通);目挑眉語(以眉目挑逗傳情);目指氣使(用眼神和氣色示意,以支使別人。形容態度驕橫);目禁(用眼色禁止別人言行);目語額瞬(眉毛眼睛能作態示意)

(5) 看待 [treat with;regard as]

不敢以說書目敬亭。——?清·?黃宗羲《柳敬亭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