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的拼音為:yī。
壹:“壹”的大寫。常用於支票、銀行票據等,以避免差錯或塗改。壹的哲學本義指:專壹純粹、專精。《中華心法》闡述壹: 壹者,謂專精也,用心壹也,專於壹境也。謂之不偏、不散、不雜、獨不變也,道之用也。故君子執壹而不失,人能壹則心純正,其氣專精也;人貴取其壹,至精、至專、至純,大道成矣。此自然界生產力之不二法則。
“壹”是形聲兼會意字,初始文字從壺表意,其形像水壺,以水壺藏液體而不泄漏表示專壹而不渙散;吉表聲,表示吉祥幸福需心誌專壹地追求才能得到。“壹”本義是專壹。由專壹引申為統壹、劃壹、壹致,如張衡《東京賦》:“同衡律而壹軌量,齊急舒於寒燠。”李善註引薛綜曰:“同、壹、齊,皆使中不參差也。”
康熙字典:
《廣韻》於悉切。《集韻》《韻會》《正韻》益悉切,並音壹。專壹也。《孟子》:誌壹則動氣,氣壹則動誌。《左傳·昭二十年》: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
又合也。《前漢·董仲舒傳》:有所統壹,為群儒首。
又《元後傳》:莽既外壹群臣,令稱己功德。
又誠也,醇也。《禮·緇衣》: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史記·曹參世家》:載其清凈,民以寧壹。
又《增韻》:閉塞也。《管子形勢篇》:臣下賦斂競得,使民偷壹。
又與壹同。《周禮·天官》:公之士壹命。
又姓。漢壹元,見《印藪》。
又三字姓。後魏壹鬥眷氏。
又《類編》於眞切。音殷。與絪、氤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