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環銀環打水滸傳壹人物綽號為:兩頭蛇。
《水滸傳》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壹人,或兩人皆有)編著的章回體長篇小說,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壹。該書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事件為原型,經過二百余年的民間口頭流傳和說書人創作。
最後由作家們的綜合再加工又幾經不同時期的文人增刪而成的該小說講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英雄人物在梁山水泊聚眾起義的故事。全書通過生動的藝術描寫反映了梁山英雄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深刻地挖掘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起義英雄的群像,也具體地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
創作基礎:
南宋時,梁山英雄故事流傳甚廣。當時的畫家、文學家龔開的《宋江36人贊並序》稱: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畫家也執筆為他們圖形繪影。《水滸傳》最早的藍本是宋人的《宣和遺事》,它著力描寫了楊誌賣刀、晁蓋等結夥劫生辰綱和宋江殺閻婆惜等事,對林沖、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寫。
宋元之際,還有不少取材於水滸故事的話本。在元雜劇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發展到108人。施耐庵把有關水滸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創作《水滸傳》過程中,忠實地接受了人民的觀點,這是《水滸傳》之所以取得偉大成就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