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瑤琴的典故

瑤琴的典故

瑤琴的典故出自“伏羲作琴”。

相傳伏羲見到鳳凰棲於梧桐樹上,句芒對其說:“用此神木作樂器,必歷千年而不衰。”伏羲令人砍伐梧桐樹帶回部落,選良辰吉日,請來妙手神工造樂器。

後來,王母娘娘在天宮瑤池宴請天神,為了歡娛,特調來伏羲和他創造的樂器當場演奏。天神們見這樂曲動聽,樂器奇特,便依來歷將它喚作“珡”(古時候的象形文字“琴”),更取當今鳳凰百鳥之王象形之意。又是第壹次在天宮瑤池見到這新鮮物件,便將伏羲所創的樂器稱為“瑤琴”。

琴的文化象征: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壹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鐘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被視為友誼的象征。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兩千四百余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余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於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