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至正,漢語成語,拼音是dà zhōng zhì zhèng,意思是極為公正,不偏不倚。出自《傳習錄》。《荀子》中的《宥坐篇第二十八》說到: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註水焉!”弟子挹水而註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用白話說的話,這個故事就是這樣的。孔子帶著學生到魯桓公的祠廟裏參觀的時候,看到了壹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形體傾斜地放在祠廟裏。孔子便問守廟人那是什麽,守廟人告訴他那就是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