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首的拼音chī shǒu。
螭首的發音是chī shǒu,指龍的頭部形狀,也用來比喻某個事物的頭部或頂端。
螭首常用於形容山巒、建築物等高聳而起的部分。
螭首壹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三十年》中,記載了襄公在狩獵時發現了壹只龍。他看到龍的頭部非常壯觀,形狀宛如山巒,因此用螭首來比喻山巒的頂端。
螭首造句
1、殿前龍尾道長75米,道面平段鋪素面方磚,坡面鋪蓮花方磚,兩邊為有石柱和螭首的青石勾闌。
2、該寺的特點是石碑很多,有石經碑和明萬歷螭首石碑等。ht t p s:
3、並出土了較完整的漢白玉角部螭首、浮雕角柱石等元代建築構件。
4、山峰高聳,螭首直插雲霄。
6、我看到了壹座山,它的頂端就像壹只螭首。
7、這座建築物的尖頂就像壹座螭首,非常壯觀。
8、山峰高聳,螭首直插雲霄,給人壹種壯麗的景象。
9、螭首的造型和圖案常常被用在古建築的裝飾上,增添了建築物歷史文化的厚重感。
10、這件玉器的螭首造型別致,呈現出古樸大氣的美感。
11、在這個龐大的園陵中,兩只螭首龍柱聳立著,象征著權力和威嚴。
12、在古代建築中,螭首龍柱被認為可以鎮宅辟邪,寓意著祥瑞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