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撣子的拼音:[jī máo dǎn zǐ]。
雞毛撣子是壹種用雞毛綁成的清除灰塵的用具,用雞毛紮在竹竿的壹端。雞毛撣子源於我國。早在四千年前有個叫少康的人,看見壹只受傷的野雞拖著身子向前爬,爬過之處的灰塵少了許多。他想這是雞毛的作用,於是抓來幾只野雞拔下毛來制成了第壹把掃帚。
由於使用的雞毛太軟,同時又不耐磨損,少康即換上竹條、草等為原料,把撣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掃帚。雞毛撣子在有的地區也叫雞毛帚。今天,歐洲、亞洲以及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廣泛應用壹種用高粱稈做的掃帚。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為了發展農業提倡種高粱,於是,高粱的栽植遍及美國。直到現在,掃帚仍在應用。
雞毛撣子的做法
挑選毛色艷麗公雞,殺雞拔毛,最好不用水燙,晾幹備用。選壹根木棍,刮皮備用。剪壹根三四米長2公分寬的布帶留用;購買壹瓶乳白膠備用。先選公雞長尾翎纏在木棍梢頭,用布帶纏緊,邊纏邊塗乳白膠,再用公雞身上各色美麗羽毛搭配,壹圈壹圈順時針纏繞,邊纏邊塗乳白膠,直至雞毛撣子長度合適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