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讀林徽因《窗子以外》有感

讀林徽因《窗子以外》有感

2017年高考的全國二卷閱讀題就截取了林徽因《窗子以外》的壹部分。

解析中說,文章中“窗子”既指具體的鐵紗窗、玻璃窗之類的窗子,也指“無形的窗子”,即 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隔膜 。

而人稱的轉換,則表現了作者對自己的冷靜審視態度——文中的“妳”即是作者本人,從壹個“局外人”的角度對自己的行為與思想進行觀察和描寫,從而對自己進行更加客觀的剖析與反思。

文章中並不是通篇使用第二人稱的:開頭以第壹人稱寫起,第四段起才開始用“妳”。作者將本來是自己所見所聞所感,通過第二人稱表達出來。最後壹段結尾“只是千萬別高興起來說什麽接觸了,認識了若幹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過!”是對“妳”的嘲諷,而此處的“妳”即指作者本人,所以也就是作者的自嘲了。

通篇讀下來,作者不滿足“窗子”把自己與外界世界隔離開來,想要逃離窗子,但卻做不到——因為這“窗子”不僅僅鑲嵌在建築物的墻上,還在每壹個人的心裏。人對於外界有所抗拒,無法完全融入外部世界,所以這個“窗子”也是開在每個人的心上。即使去了很遠的地方,也總會有意無意地與外部世界保持些距離——因為走到哪裏,妳是無法忘記自己是個什麽人,什麽身份的。雖然身在外,但妳的心有壹部分留在了家裏,因為妳總是要回到那裏的。所以到達壹個地方,即使風景優美,綠水青山,也無法讓妳完全融入其中,那是內心還有剪不斷的凡塵羈絆、生活瑣事。

以上只是在我的理解上(+答案)對這篇閱讀文的解讀,並不是我的感想。

我讀完這篇文章之後真實的感想,其實是有些不理解作者。

作者壹直在強調“窗子”把她與外界隔離開來,並表達了她強烈想要擺脫窗子的意願,以及她最終無法擺脫的自嘲與無奈。

但是於我而言,我是喜歡窗子的。林徽因筆下的“窗子”代表了她與外界的隔膜,而我卻認為,窗子象征人們為了與外界保持聯系而打通的(此處應填壹恰當名詞OvO)。

在千百年前,人類居住在洞穴裏。洞穴只是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而且只有洞口,也即是“門”,並沒有窗子。

之後……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