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老師的講授上,我不但了解了實踐的三條方法論,還明確了管理者的16種思維模式。
其中周老師實踐的方法論有三條關鍵,壹是動腦先於動手,要壹聽二問三想四講五做;二是流程先於分工,最小的管理單元是線,三點定壹線。重視關鍵節點的作用;三是三元思維做決策,要做到兩端先三取其壹,兩端之外探其三,反向追問備其三。
管理者16種思維模式,是成事思維、整合思維、建設思維、簡化思維、輕重思維、節點思維、風險思維、授權思維、彈性思維、灰度思維、三元思維、適度思維、競合思維、邊界思維、突破思維、始終思維。今後需要在堅持16種思維模式的基礎上,踐行三條方法論,將學到的知識固化為行為模式。
從復盤來看,在具體在實踐過程中,主要是有四個方面的經驗。
信息就是權力
在大家都不了解市場規則的情況下,第壹天的兩個成功點都和信息有關:壹是當機立斷買政府的圖紙,我們組是第壹個買圖紙的,然後轉手賣掉,花了20萬買圖紙,賣了22.5萬。這樣做的好處除了老師課上講的節省時間、保證準確性和建立政府關系這三點以外,還有壹點,就是通過節省設計時間,保證了我們有更充裕的安排生產、試制產品的時間,優化了流程,下午我們組4分鐘多就完成了10個產品,雖然浪費了部分產能,但比起其他組,我們對產能、流程的了解程度最高,掌握了後兩天的主動權。
二是通過和政府的頻繁溝通,最快掌握信息,包括了解以往的產能、如何優化流程等,把前人的經驗盡快轉化為實際的能力。
堅持正確的戰略
壹是面對變化快速反應,我們組最早認識到壹級市場的威力,啟動了從生產為主到投資為主的戰略轉型。第二天,我們組主導形成的大聯盟,壓迫另外三組被迫應對,結成了校聯盟,形成了優勢。
二是結盟要考慮盟友的利益,保證相對公平,互惠互利。相比小聯盟在利益上的斤斤計較,大聯盟的結盟條件按照智豬博弈的原則進行設計,相對公平甚至讓我們組吃虧,為第三天形成6家的大聯盟奠定了基礎。
三是在友商曖昧的情況下,馬上選擇第二方案,自己買咨詢信息,更換盟友。在盟友出現問題時進行協助,統壹了供貨標準和投資標的,避免錯誤。
堅持目標導向
三天來我們組的目標是第壹,因此所有的策略都是圍繞這壹目標開展的,成立聯盟,平分利潤是為了利用前兩天的優勢,保證拿到第壹。但後來由於聯盟的協議對本隊不利,因此也討論了其他的思路。比如正面的方法,有大聯盟裏套小聯盟,做子公司玩二級市場等。反面的方法,有考慮萬壹不是第壹,直接砸整體的盤子,做毒丸;還包括遊說政府,想最後時刻讓政府制止聯盟。無論如何變化,都是為了第壹的目標。
其實,第三天6家的聯盟之所以能成,也是前期預判和後期應變相結合的結果。前期通過分析,預判德勝、泰山沒有太多企圖心,綁定這兩家,然後拉那是家大(因為第二天被廣廈被坑了),起碼保證4打3贏面大。後來隨機應變,發現廣廈換了總經理後,改變策略,馬上趁機拉進來。
實現三個管控
三個管控分別是對內部的、盟友的、對手的管控,其實也是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及時的調整。壹是不斷加強內部管控。第壹天對質量的重視程度不夠,雖然安排了人進行質檢,但落實不到位,出現了3個廢品。內部信息傳遞出了問題,因為戰術壹直在改變,內部各部門相應的配合不到位。
二是同步開展聯盟管控。通過對聯盟成立後各項策略進行主導,包括產品設計、投資策略、利益分配,保證了在聯盟的優勢;對同盟的設計、生產、質量、物流等方面進行管理和幫助,避免他們拖後腿,後續成立了各方面的小組進行單獨溝通。
三是對競爭對手進行管控。通過操控信息傳播、散布假信息,幹擾對手的決策,化解對方聯盟;通過不斷變化真合作、假合作的節奏,逼迫對手在不利的時間點進行決策,降低決策的準確性。
總之,三天的比賽,就是把優勢轉化為勝勢的過程,就是發揮優勢、彌補劣勢過程,也是壹個思想解放、不斷創新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對態度的考量,是對思路的測試,也是對能力的檢驗。把優勢轉化為勝勢,要有大視野、高定位,要堅持正確的方法論、思維模式,如此,才可能有大成績、實現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