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m應為emo,作為網絡用語的意思就是指心情不好了,可以理解為“我頹廢了”、“我抑郁了”、“我傻了”、“我非主流了”等。“emo”的念法其實很簡單,正確讀法是[?i?m],直接讀音譯“壹某”就行。
emo為Emotional Hardcore的縮寫。壹般這個情緒是消極的,悲傷的,抑郁的,類似於“夜來非”那種情感。夜來非也是網絡用語,意思是夜晚來臨的時候就變得非主流,也就是夜裏容易多愁善感。
從上世紀90年代末00年代初開始,“emo”就已經存在。只不過,在那個時間段,“emo”指代的含義還比較單壹,是emocore的簡寫,全稱是Emotional Hardcore,即情緒硬核或情緒化硬核。這個詞條有著專門的解釋,是壹種與朋克相似的搖滾樂,最初從Hardcore Punk(硬核朋克)中派生出來,但包含更為復雜的改編曲,歌詞更多觸及情感主題。
2000年後,“emo”文化傳入日本、中國,並風靡壹時,影響著當時的年輕人。大眾所熟知的“殺馬特”,就是“emo”的本土化產物。此後壹段時間,中國國內外的“emo”風陷入沈寂。2021年3月,“emo”再次受到關註。2021年9月,“emo”依舊熱度不減。2020年9月16日至2021年9月16日,“emo”百度搜索指數整體日均值達到11287點,位列網絡熱詞之首。
“emo”來自朋克文化,有亞文化背景,容易引起青年人的***情。“emo”既可以融入表情包中,又朗朗上口,表意輕松。“emo”短小簡單又便於理解,在青年人的快節奏交流中很容易傳播開來。另外,短小的結構與新穎的形式為二次創作創造了更多可能性,使得“emo”能順利內嵌入圖像,形成表情包,由此“emo” 被進壹步傳播。
emo成為流行語的原因:
1.“emo”區分度高。在中文網絡語境中,以字母形式出現的網絡熱詞相對較少。而直接 通過英語單詞演化而來的熱詞則更為少見。
2.“emo”內容新穎。“emo”以亞文化為背景,又凝練地反映出青年群體在新時代下的社會心理,讓人耳目壹新。
3.“emo”結構簡單。“emo”屬於首字母縮略語(acronym),由“emotional”的前三個字母組成,很容易融入中文語篇,簡單短小便於記憶。
4.“emo”連貫性強。“emo”的來源“emotional”屬於高考詞匯,在青年群體中被廣泛普及。同時, “emo”的亞文化背景,與青年群體的興趣點相關。即使是不了解“emotional hardcore” 的年輕人,也樂於接受這種反映青年文化的網絡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