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比丘是什麽意思

比丘是什麽意思

比丘是梵語的音譯,是佛教僧侶之通稱,意譯“乞士”,以上從師乞法以資慧命,故稱。比丘是受具足戒的出家沙門。

比丘要遵守教派規定,如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著華鬘好香塗身,不觀聽歌舞妓樂,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接受金銀財寶等。

比丘的行為受到戒律的約束,以“舍離此世”為目標,不貪戀世俗生活的快樂和享受。他們視世間事物為虛幻無常,只有通過修行才能達到解脫和超脫。

在佛教中,比丘的地位僅次於佛和菩薩,是佛教僧侶中的最高級別。他們承擔著傳承佛教教義、普度眾生的責任,為佛陀在世時的弟子和出家弟子中的優秀者。

比丘在佛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是佛教教義的傳承者,也是社會道德的楷模。通過修行和傳播佛教教義,比丘為人們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指引,幫助人們擺脫煩惱和痛苦,實現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比丘的形象特征:

1、外貌特征:比丘通常剃發,身穿僧袍,這是他們的基本外貌特征。他們的發型通常是非常整潔的,頭發被剃得很短,以示出家人的樸素和謙遜。他們的僧袍通常是非常幹凈整潔的,這也體現了他們的嚴謹和自律。

2、精神風貌:比丘的精神風貌往往給人以沈靜、內斂的感覺。他們通常不會表現出過於激動或情緒化的行為,而是以壹種平和、冷靜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困難。他們的眼神通常是非常深邃和專註的,這體現了他們的內心堅定和對佛法的執著追求。

3、言行舉止:比丘的言行舉止通常是非常得體和有禮貌的。他們說話時通常聲音柔和,態度誠懇,而且不會說謊或妄語。在行為上,他們通常非常註重禮儀和規矩,比如遵守戒律、尊敬師長、不貪婪、不傲慢等等。

4、生活習慣:比丘的生活習慣通常是簡單、樸素的。他們不會追求世俗的享樂和物質利益,而是註重內心的修養和精神上的追求。他們通常會遵守佛教的戒律和生活規範,比如過午不食、不喝酒、不吸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