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興起與發展,有著復雜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會現實是元曲興起的基礎,元朝疆域遼闊,城市經濟繁榮,宏大的劇場,活躍的書會和日夜不絕的觀眾,為元曲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進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詩歌本身的內在規律及文學傳統繼承、發展的必然結果。
元曲興起並代表這壹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則是由於元曲確立並完善了體制形式,曲的體制具體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
1、宮調:宮調是指中國古代音樂的調式,曲與宮調出於隋唐燕樂,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宮四調,通稱九宮或南北九宮,包括有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五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四調),曲的每壹個宮調都有各自的風格,或傷悲或雄壯,或纏綿或沈重。元曲中的戲曲套數和散曲套數,是由兩支以同壹宮調的不同曲牌相聯而成。
2、曲牌:俗稱“曲子”,是對各種曲調的泛稱,各有專名,如《點絳唇》、《山坡羊》等總數很多,元代北曲***335個,每壹個曲牌都有壹定的曲調、唱法,同時也規定了該曲的字數、句法、平仄等。據此可以填寫新曲詞,曲牌大都來自民間,壹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和詞牌名相同的,但是內容並不完全壹致。此外,還有專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調而無曲詞。
3、曲韻:元曲在押韻方面嚴守《中原音韻》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韻上有以下特點:平仄通押,不避重韻,壹韻到底,借韻、暗韻、贅韻、失韻。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詩詞更嚴,而特別註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對仗:曲的對仗要求比較自由,可平仄相對,也可平聲相對,即平聲對平聲,仄聲對仄聲。曲的對仗形式有“兩字對”、“首尾對”、“襯字對”等十三種,在語言的運用和詞序組合上有許多特點,主要表現在:有工對也有寬對,但寬對的現象更普遍;句中自為對;錯綜成對或倒字為對,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語入對。
6、襯字:曲與詞最顯著的區別是有無襯字,有襯字的是曲,沒有襯字的是詞。所謂“襯字”指的是在曲律規定必須的字數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韻、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襯字壹般用於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二百二十多人,流傳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帶過曲),套數四百七十余套,雜劇壹百六十余部(本)。在眾多作家中,對元曲的形成作出開創性貢獻的是元好問,他生於金元戰亂之際,是名冠金元兩代詩壇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潤疏俊,迥出時作,對元曲創作起著啟導統領、規範的作用。
元曲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初期:元朝立國到滅南宋。這壹時期元曲剛從民間的通俗俚語進入詩壇,有鮮明的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和獷放爽朗、質樸自然的情致。作者多為北方人,其中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王小軍、白樸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關漢鯽的雜劇寫態摹世,曲盡其妙,風格多變,小令活潑深切,晶瑩婉麗,套數豪辣灝爛,痛快淋漓。馬致遠創作題材寬廣,意境高遠,形象鮮明,語言優美,音韻和諧,被譽為元散曲中的第壹大家“曲狀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從元世祖至元年間到元順帝後至元年間。這壹時期的元曲創作開始向文化人、專業化全面過渡,散曲成為詩壇的主要體裁。重要作家有鄭光祖、睢景臣、喬吉、張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間到元末。此時的散曲作家以弄曲為專業,他們講究格律詞藻,藝術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約細膩、典雅秀麗,代表作家有張養浩、徐再思等。
〔黃鐘〕
元曲宮調之壹。周德清《中原音韻》:“大凡聲音,各應於律呂,分六宮十壹調”“黃鐘宮富貴纏綿。”
〔醉花陰〕曲牌名,套數首牌。古近二體。古體5句,宋詞牌小異。近體七句,前五句同古體,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39字。
〔人月圓〕曲牌名,屬北曲,小令用。有〔幺篇〕換頭,須連用。全同宋詞。北宋人王詵(shēn)詞中有“人月圓時”,故名。又叫〔青衫濕〕。金元時北人喜歡唱它,隨入散曲。定格11句。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換頭〕四、四、四、四、四、四、,***48字。
〔正宮〕
元曲宮調之壹,又作“正黃鐘宮”。周德清《中原音韻》:“正宮惆悵雄壯。”
〔端正好〕曲牌名,屬北曲。套數首牌。與《仙呂》同,與宋詞略異,定格工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五,公25字。
〔叨叨令〕曲牌名,小令兼用。前四句多作對句,五、六兩句疊,“也麽哥”是定格。通體都是去聲葉韻。有疊字體,疊字須有平聲。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七、五、五、七,***45字。
〔塞鴻秋〕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仙呂〕、〔中呂〕宮調內。格式與〔叨叨令〕基本相同。凡葉韻處皆須作平平去。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五、五、七,***45字。
〔小梁州〕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小梁州〕。亦入〔中呂〕、〔商調〕。有〔幺篇〕換頭,須連用,與諸宮調〔梁州〕。始調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四、七、三、五、,計25字。〔幺篇〕換頭,與始調不同,定格七句,定格字句:七、三、四、三、三、四、五、,計29字,全曲***50字。
〔醉太平〕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淩波曲〕亦入〔仙呂〕、〔中呂〕,首二句須對,五六七三鼎足對。北曲入正宮單曲、平韻,也入南曲,仄韻,定格8句,定格字句:四、四、七、四、七、七、七、四、,***44字。
〔菩薩蠻〕曲牌名,散套首曲,亦入〔中呂〕。同詞牌,惟不用換頭,亦不換韻。定格4句。定格字句:七、七、五、五,***24字。
〔黑漆弩〕曲牌名,小令用。有〔幺篇〕換頭,須連用,,白賁以此雕詠《漁父》,句首為:“儂家鸚鵡洲邊往”,後人又稱此調為〔鸚鵡曲〕。因白氏曾官至學士,所以,此曲還稱〔學士詠〕。定格8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六、七、六、七、七、***54字。
〔綠幺篇〕曲牌名,屬北曲,小令用。又名〔柳梢青〕。開頭兩個三字句;只喬吉寫過壹首,大約是喬吉自度曲。喬吉的曲。開頭兩句都有襯字,定格9句,定格字句:三、三、四、四、四、四、七、二、七,***38字。
〔大石碉〕
古代戲曲音樂名詞,宮調之壹。周德清《中原音韻》:“大石風流蘊籍。”
〔青杏子〕散套首牌,亦入〔小石〕,名作〔青杏兒〕,小令用。〔幺篇〕同始調,用否均可。定格7句,定格字句:五、三、四、七、四、四、四, ***31字。
〔仙呂〕
元曲宮調之壹,周德清《中原音韻》:“仙呂清新緬邈。”員雜劇第壹折多用仙呂宮套曲。
〔賞花時〕曲牌名,散套首牌。亦入〔商調〕。〔幺篇〕同始調,用否均可,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五、四、五***28字。
〔八聲甘州〕曲牌名,散套首牌。〔幺篇〕同始調,南曲極相似,宋詞牌不同。定格9句,定格字句:四、四、四、四、六、七、七、五、四,***45字。
〔點絳唇〕曲牌名,多用作雜劇或套數的首曲,其後緊接〔混江龍〕。定格5句,四、四、三、四、五,***20字。
〔寄生草〕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商調〕。首末二句對,中間三句須作鼎足對。整齊勻稱是本曲特點。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七、七、七,***41句。
〔壹半兒〕曲牌名,小令兼用,屬北調。與〔憶王孫〕實為壹體,因末句定格嵌入兩個“壹半兒”,故名〔壹半兒〕。曲中多用此體,用〔憶王孫〕甚少。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三、九,***33字。
〔遊四門〕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商調〕。壹字句可減。定格六句,定格字句:七、五、七、五、壹、五,***30字。
〔後庭花〕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中呂〕、〔商調〕。小令首句必葉韻, 套數可不計;第六句反是。小令不能增句,套數可增句增句在末句後,先將末句五字改作六字折腰句,增句即照作,句數多少不拘,須每句用葉韻,小令均用平韻。與詞牌異。定格7句。定格字句:五、五、五、五、三、四、五,***32字。
〔後庭花破陣子〕曲牌名,格律與〔後庭花〕基本相同。定格7句。定格字句:五、五、五、五、三、四、五,***32字。
〔中呂〕
元曲宮調之壹,周德清《中原音韻》:“中呂宮高下閃賺”。
〔迎仙客〕曲牌名,屬北曲,小令兼用。諸宮調同,南曲略同。亦入〔正宮〕。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三、三、四、五,***28字。
〔紅繡鞋〕曲牌名,屬北曲,小令兼用。又名〔朱履曲〕。亦入〔正宮〕。定格6句,定格字句:六、六、七、三、三、五,***30字。
〔普天樂〕曲牌名,又名〔黃梅雨〕,亦入〔正宮〕。南北曲都有此曲牌,但句法不同,全首多對偶句,定格12句。定格字句:三、三、四、四、三、三、七、三、四、四、四、四,***46字。
〔喜春來〕曲牌名,又名〔喜春風〕、〔惜芳春〕、〔陽春曲〕、〔喜春兒〕。是散曲中常用的調子。格調和律詩中的七絕,詞牌中的望江南、搗練子等相近,亦入〔正宮〕。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三、五,***29字。
〔上小樓〕曲牌名,小令兼用。有〔麽篇〕換頭,小令不同,套數宜用。亦入〔正宮〕。定格9句,定格字句:四、四、四、四、四、三、三、四、七,***37字。
〔滿庭芳〕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滿庭霜〕。〔中呂〕宮中壹個常用曲調。與詞調滿庭芳相同,但詞中多雙疊,用韻也疏些,中間兩個七字句要求上薩那下四句法。亦入〔正宮〕、〔仙呂〕。定格10句,定格字句:四、四、四、七、四、七、七、三、四、五,***49字。
〔朝天子〕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謁(y è)金門〕、〔朝天曲〕、。亦如〔正宮〕、〔雙調〕。兩字可重韻。定格11句,定格字句:二、二、五、七、五、四、四、五、二、二、五,***43字。
〔山坡羊〕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蘇武持節〕。亦入〔黃鐘〕、〔商調〕。北曲屬〔中呂〕,南曲入〔商調〕,二者小異。定格11句,定格字句;四、四、七、三、三、七、七、壹、三、壹、三,***43字。
〔賣花聲〕 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升平樂下〕、〔秋雲冷〕。亦入〔雙調〕。定格6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四、四、七,***36字。
〔驟雨打新荷〕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小聖樂〕。多入〔雙調〕,抒發激越昂揚的感情。元代陶宗儀《輟耕錄》:“元遺山先生好問所制,而名妓多歌之,俗之為驟雨打新荷是也。”有〔幺篇〕換頭須連用。〔幺篇〕首句換為“平平平平仄仄”六字,余同始調。定格10句,定格字句:四五四四五六七三四四,***46字,雙調20句,***92字。
〔醉高歌過攤破喜來春〕此為帶過曲,由〔醉高歌〕和〔攤破喜來春〕兩支曲牌組成。〔醉高歌〕又名〔醉高樓〕、〔最高樓〕,小令兼用。亦入〔正宮〕,與詞調〔西江月〕近似。〔攤破喜來春〕格式與〔喜來春〕不同。第三句破為三個三字句,每句再加三字成六字折腰句。定格12句,定格字句:六、六、七、六、七、七、六、六、六、三、三、五,***68字。
〔十二月過(兼)堯民歌〕此為帶過曲,由〔十二月〕和〔堯民歌〕兩支曲牌組成。〔十二月〕小令兼用。亦入〔正宮〕。每句首常加三襯字。〔堯民歌〕小令兼用。亦入〔正宮〕。定格12句,定格字句:四、四、四、四、四、四、七、七、七、七、七、五,***64字。
〔南呂〕
元曲宮調之壹,周德清《中原音韻》:“南呂宮感嘆傷悲。”
〔壹枝花〕曲牌名,套數首牌。又名〔占春魁〕。唐人傳奇《李娃傳》中的李娃,藝名壹枝花。這支曲牌大約是從說唱壹枝花的曲子中傳承下來的。定格9句,定格字句:五、五、五、五、四、五、五、七、七,***48字。
〔梁洲第七〕曲牌名,套數次牌。亦簡稱〔梁洲〕。首二句對,第三句單句,四字句四句做兩對,七字句二句對,七字三句鼎足對。二字句兩句,亦可成四字壹句,減壹句。第十壹及第十七句,劇套均葉韻,散套可不葉。定格18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四、四、四、七、七、七、七、七、二、二、七、五、七、四,***99字。
〔四塊玉〕曲牌名,屬北曲,小令兼用。末句多用上聲韻。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三、三、三,***29字。
〔閱金經〕曲牌名,屬北曲,小令兼用。又名〔西番經〕、〔金字經〕。亦入〔雙調〕。小令用者多。定格7句,定格字句:五、五、七、壹、五、三、五,***31字。
〔翠盤秋〕曲牌名,來自民間小調,小令兼用,又名〔幹荷葉〕,亦入〔中呂〕、〔雙調〕。此曲〔南呂〕專作小令用,〔中呂〕、〔雙調〕只作聯套用。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五、三、三、五、七、五,***29字。
〔玉交枝〕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玉嬌枝〕。亦入〔雙調〕,〔南曲〕有異。本曲可帶〔四塊玉〕為帶過曲。定格8句,定格字句:四、四、七、六、七、七、四、七,***46字。
〔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此為帶過曲。由〔罵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三支曲子組成。〔罵玉郎〕小令兼用。又名〔瑤華曲〕。本曲為帶過曲,帶〔感皇恩〕、〔采茶歌〕不能單用壹曲。套數中亦須連用。〔感皇恩〕小令兼用。〔采茶歌〕小令兼用。又名〔楚江秋〕。定格27句,定格字句:七、五、七、三、三、三、四、四、三、三、三、四、四、三、三、三、三、三、七、七、七,***89字。
〔雙調〕
元曲宮調之壹,周德清《中原音韻》:“雙調健捷激梟。”
〔新水令〕曲牌名,套數首牌。仄韻,〔幺篇〕同始調,用者極少。三、四兩句定格作三字句。但普遍多作五字句,須對句。第五句下句增四字句,平仄同第五句。每句葉韻。〔南曲〕引子異。定格6句,定格字句:七、七、三、三、四、五,***29字。
〔駐馬聽〕曲牌名,套數次牌,小令兼用。〔幺篇〕同始調,用者極少。前四句作扇面對,五、六句做對,末句仄韻。定格8句,定格字句:四、七、四、七、七、七、三、七,***46字。
〔沈醉東風〕曲牌名,小令兼用。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七、五、五、七、七、七,***45字。
〔步步嬌〕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潘妃曲〕。多在套數裏用。小令中少見,與〔南曲〕小異,定格6句,定格字句:七、五、三、七、三、五,***30句。
〔夜行船〕曲牌名,散套可作首曲,〔幺篇〕同始調,用否均可,與宋詞異。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四、四、七,***29字。
〔喬木查〕曲牌名,散套可作首曲,又名〔銀漢浮槎〕有〔幺篇〕換頭。散套始調連〔幺篇〕作首牌(僅1例)。嵌入套中,只有〔幺篇〕,不用始調。始調定格5句,定格字句:五、五、七、五、四,計26字。〔幺篇〕換頭同始調,全曲***52字。
〔慶東原〕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東慶圓〕、〔惲(yùn)城春〕。首二句對,四、五、六句作鼎足對,末二句可減為兩個三字句,宜對。定格8句,定格字句:三、三、七、四、四、四、五、五,***35字。
〔拔不斷〕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續斷弦〕。末句上三句可省。本曲另壹種分段法:首二句對,中三句鼎足對,末句獨立。定格6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七、七,***34字。
〔落梅風〕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壽陽曲〕。第三句及末句均上三下四,與第四句上四下三配合,節奏上有特殊風味,與詩詞不同。定格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七,
***27字。
〔風入松〕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小令兼用。與詞牌同,但只作半闕。與〔南曲〕大致相同。單調定格6句,定各7字句:七、五、七、七、六、六,***38字。
〔水仙子〕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淩波仙〕。〔淩波曲〕、〔湘妃怨〕、〔馮夷曲〕。亦入〔中呂〕、〔南呂〕。頭兩句相對,下接壹單句,最後三句可用三字、四字、五字。以三字為佳。定格8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五、六、三、三、三,***41字。
〔大德歌〕曲牌名,此曲牌只有關漢卿用過。《全元散曲》中只收錄關漢卿的10首。可能是他自創。因作品寫於元代大德年間,故名。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五、五、五、七、五。***33字。
〔殿前歡〕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小婦孩兒〕、〔風將雛〕、〔鳳引雛〕、〔燕引雛〕。末二句壹般對仗,也可以作回文。不少作品在第六句增加兩個襯字,使五、六、七三句成為五言鼎足對,定格9句,定格字句:三、七、七、四、五、三、五、四、四,***42字。
〔折桂令〕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蟾宮曲〕、〔步蟾宮〕、〔天香引〕、〔秋風第壹枝〕。它的特點是完全的擺脫了五言、七言詩的句法,七言句用三四句法,不是七言詩的四三句法。句子又可增減,即結處可減少或增加四字句。其第二節的三個四字句要作三句對,即鼎足對。有了這些特點,在格調上就跟詩詞明顯不同。定格11句,定格字句:六、四、四、四、四、四、六、六、四、四、四,***50字。
〔清江引〕曲牌名,可代尾聲用,小令兼用。又名〔江水兒〕。與〔南曲〕的〔江水兒〕不同。第三四句宜對。曲調輕倩疏快。除獨用外,還可與〔雁兒落〕合為帶過曲。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五、五、五、七,***29字。
〔碧玉蕭〕曲牌名,小令兼用。頭四句做扇面對。第九句為壹字句,偶有減者,除獨用外,還可與〔雁兒落〕、〔清江引〕合為帶過曲。定格10句,定格字句:四、五、四、五、五、五、三、五、壹、五,***42字。
〔得勝樂〕曲牌名,小令兼用。與〔得勝令〕不同。定格5句,定格字句:三、三、六、六、六,***24字。
〔雁兒落過得勝令〕此為帶過曲。由〔雁兒落〕、〔得勝令〕、兩支曲牌組成。〔雁兒落〕小令兼用。亦可帶〔得勝令〕或〔碧玉蕭〕、〔清江引〕合為帶過曲。四句宜做兩句。亦入〔商調〕。〔得勝令〕小令兼用。又名〔陣陣贏〕、〔凱歌回〕,可獨用。曲調與〔雁兒落〕相似,亦入〔商調〕。南北曲合套中,〔雁兒落〕必帶〔得勝令〕、,成了定格。全曲定格12句,定格字句: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二、五、二、五,***54字。
〔楚天遙過清江引〕此為帶過曲。由〔楚天遙〕、〔清江引〕兩支曲牌組成。〔沽美酒〕小令兼用。通首五言八句,與詞牌〔生查子〕相同。〔清江引〕基本上也是五言七言句法,因此,這支帶過曲有最高詩詞韻味。定格13句,定格字句: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七、五、五、七,***69字。
〔沽美酒過太平令〕此為帶過曲。由〔沽美酒〕、〔太平令〕兩支曲牌組成。〔沽美酒〕小令兼用。又名〔瓊林宴〕。連套須帶〔太平令〕。〔太平令〕小令兼用。可帶尾聲用。亦入〔正宮〕。第五、六、七句為三個兩字句,文義獨立或連貫即可,謂之短柱體。短柱體偶有增至四句或減為兩句的。全曲定格13句,定格字句:五、五、七、四、七、六、六、六、六、二、二、二、六,***64字。
〔越調〕
元曲宮調之壹,周德清《中原音韻》:“越調陶寫冷笑。”多用來抒情寫意。
〔鬥鵪鶉〕曲牌名,套數首牌。用上聲韻,韻腳上面的壹字必須去聲。定格10句,定格字句:四、四、四、四、四、四、三、三、四、四,***38字。
〔小紅桃〕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平湖樂〕、〔采蓮曲〕、〔武陵春〕、〔絳桃春〕。亦入〔正宮〕。定格8句,定格字句:七、五、七、三、七、四、四、五,***42字。
〔天凈沙〕曲牌名,小令兼用。原作〔天凈沙〕,又名〔塞上秋〕。頭兩句宜對,也有三句做鼎足對的。體段短小,近於六言絕句,宜於寫即景抒情的小品。定格5句,定格字句:六、六、六、四、六,***28字。
〔寨兒令〕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柳營曲〕,與〔黃鐘〕之〔塞兒令〕不同。定格12句,定格字句:三、三、七、四、四、五、六、六、五、五、壹、五,***54字
〔憑闌人〕曲牌名,小令兼用。與諸宮調不同。句法和情調都像詞中的小令,宜於寫小景抒幽情。定格4句,定格字句:七、七、五、五,***24字。
〔商調〕
元曲宮調之壹,周德清《中原音韻》:“商調淒蒼怨慕。”
〔集賢賓〕曲牌名,套數首牌。北曲多用於套數的首曲。〔幺篇〕同始調,用者甚少。與宋詞、南曲不同。末二句須對。定格10句,定格字句:七、五、七、七、七、七、七、七、五、五,***64字。
〔梧葉兒〕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知秋令〕、〔碧梧秋〕。亦入〔仙呂〕。與〔南曲〕不同。末句也有作六句者。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五、三、三、三、七,***27字
〔般涉調〕
元曲宮調之壹,周德清《中原音韻》:“般涉拾掇坑塹。”
〔哨遍〕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劇套嵌入套中,亦入〔中呂〕,與宋詞、諸宮調略同。有〔麽篇〕換頭,散套用否均可,劇套不用。首末句與始調不同,余同詩調。此曲詩調定格14句,定格字句:六、七、六、七、六、三、五、五、五、七、七、六、六、七、(/五、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四、四、四)計81字,〔麽篇〕換頭,定格13句,定格字句:四、七、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七,計69字,全曲***150字。
{土山註:請大家註意核查此曲牌真正的格式!}
〔耍孩兒〕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劇套嵌入套中,又名〔魔合羅〕。南北曲中都有。北曲多用在〔正宮〕、〔中呂〕、〔雙調〕大套曲後。也有開首即用此曲,後面加煞曲七八支,作為壹套的,即〔耍孩兒〕—〔煞〕(數量不定)—〔尾聲〕。沒有單獨作小令用的。諸宮調同,〔南曲〕不同。〔幺篇〕同始調,用否均可。定格9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四、七、七、五、四、四,***52字。
元曲有雜劇、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數,小令帶過曲之別。
我國古代音樂把調節器式叫保重宮調。曲的宮調出於隋唐燕樂,以琵琶四弦定為宮、商、角、羽四聲,每弦上構成七調,宮聲的七調叫“宮”,其他的都調,***得二十八宮調。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呂宮、南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雙調、越調十二種。每壹種宮調均有其音律風格,故對於調子的選擇,往往有壹定的習慣。如王驥德在《曲律》中說:“用宮調須稱事之悲歡苦樂,如遊賞則用仙呂、雙調等類;哀怨則有商調、越調等類。以調合情,容易感人。”
每壹宮調都有不同曲牌。套數則由兩支以上周壹宮調的不同曲牌聯綴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