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在炎炎烈日之下,感覺居住在西寧的涼爽、舒適、愜意。
從父輩起就在西寧這方土地上紮根了,我到現在退休兩年多,目前尚未打算“孔雀東南飛”。
我體會居住西寧的好處:
壹、自然災害少,如洪澇、旱災、霧霾等;二、日照時間長,壹年四季陽光充足;三、綠化逐步改善,如南北兩山,綠化覆蓋面積不斷增大;四、幹燥的氣候,慢慢的變得溫濕;五、青海境內河流湖泊數量眾多,人均水資源大幅領先全國;六、濕地公園面積增加,正在形成不錯的“小氣候”;七、常住人口數量適中;八、在省會城市中西寧房價不算太高;九、民俗風情,淳樸熱情,殷實、安逸;十、西寧有天然空調,無需為天熱犯愁,也無需為蚊蟲叮咬煩心……
西寧是塊不可多得的壹片凈土,上蒼格外偏愛西寧,把最為寶貴的陽光、河水、草地毫無吝惜地賜給了西寧。能在此地常住,休 養生 息,是福是願是歸宿。
本人四川長大。七九年隨父母全家遷居青海。當時父母都五十多歲,母親身體有病,已常年頭暈十多年。如今已定居西寧十多年。母親近十來年頭暈病不治而愈。今年九十九歲高齡,身體狀況不錯。父親九十五歲,壽終正寢。本人感覺西寧很好。藍天白雲,綠水青山。冬暖夏涼,無蚊蟲叮咬。自然災害少。氣候環境也越來越好。交通便捷,內地有的東西這裏都有。本人住四十來年了,沒感覺什麽不好。也沒有回老家的打算。(現在要回內地那氣候可能還真受不了呢)要說缺點就是物價高了些。哪有內地人想象的那麽可怕呀。
這個我有發言權,北京住了六年,重慶二十年,出生在西寧,考大學就出來了。
西寧唯壹的缺點是幹燥,但這也是優點,沒有蚊蟲(小時候沒見過蚊子,這兩年回去能看到蚊子)
優點就多了 幹凈 人少 環境空氣好 ,普通話普及的很好(當時支邊來了很多廠礦和知識分子)
再壹個說說房價 算個缺點吧 漲的太高了,跟重慶都差不多了
近幾年,不少在青海生活工作了壹輩子的老人退休後紛紛在外地購置了房子,準備在低海拔地區安享晚年。哪知,壹些久居高原的老人到外地生活後身體出現了不適。
久居高原,容易患這些病
國際上通常將海拔高度劃分為:1500米至3500米為高海拔,3500米至5500米為超高海拔,5500米以上為極高海拔。
按照國際上的海拔劃分標準,我省大部分的省內人口居住在高海拔範圍內,比如西寧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等地區,基本上在兩千多米的高海拔範圍內;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剛察縣、黃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縣等地區的海拔在3500米以上,屬於超高海拔地區。
楊發滿教授介紹,長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區,對人體器官產生影響最大的是心、腦、肺。久居高原的老人容易患以下疾病:不少老人都患有支氣管炎、肺心病、慢阻肺等,這是寒冷幹燥的高海拔氣候條件對人體肺部的影響;高血壓,壹些在外地血壓正常的人到高原後會有血壓升高的現象,同樣,高原地區的高血壓患者到外地後血壓可能會下降或恢復正常;冠心病,高原低氧、低氣壓、寒冷、幹燥的條件很容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另外,為了抵禦寒冷,形成了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習慣,這也是造成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高原紅細胞增多,“這是青海等高海拔地區特有的壹種疾病。”楊發滿教授說,高寒缺氧可造成血液黏稠,人體紅細胞累積滯留,對中樞神經和心臟、腎臟都有影響;記憶力減退,長期在低氧環境下對人體的中樞神經有影響,很多人會感到平時容易疲乏、記憶力減退。
高原低氧環境對人體有好處
經過多年的高原醫學研究,吳天壹院士認為, 人類能夠長期生活在高原,這是因為人體具有強大的適應潛力。高原低氧通過對人體的作用,通過習服適應,使人體調動了體內的生理功能活動,從而提高心、肺、血功能,增強氧的利用,改善新陳代謝。適度高原的輕度缺氧對人體起到了壹種激活生理功能的作用。因此,高原環境其實對人體是把“雙刃劍”,除了會引發壹系列的高原疾病外,對人體也會產生有益的影響。比如,高原訓練可以提高人體的低氧耐力。我國多位獲得過田徑金牌的冠軍都曾在青海多巴國家高原 體育 訓練基地開展過強化訓練。通過鍛煉後,運動員的呼吸增強了,紅血球增多了,最主要的是對缺氧的耐力增加了。壹般來說,在高原訓練的時間越長,獲得的高原適應能力保持時間也越長;其次,世界三大長壽區都在高原地區,而我國青藏高原的長壽老人位居全國第三位。由此可見,高原低氧環境對人體也有有利的壹面。
“的確,壹些運動員到高原訓練後容易出成績,和高原缺氧的環境有關系。”楊發滿教授說。
高原四地最適合老人居住
楊發滿教授認為,如果有輕度肺部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患者,適宜住在低海拔地區,比如平原地區、沿海地區等,特別是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更適宜潮濕、氧含量高、海拔低的地方,如沿海地區,但前提是沒有風濕性疾病;具有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如果去外地的話,適宜住在溫暖幹燥的地區,比如壹些海拔較低的北方城市,不適宜住在陰冷潮濕的地區,否則病情會加重。
青海省內哪些地方適宜老人居住呢? 吳天壹院士認為,青海的 西寧、貴德縣、互助土族自治縣、祁連縣 這四個地方雖然處於高原,但符合中度海拔、植被豐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高原環境條件,在大量種樹的前提下,適宜人們居住。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有機會在高原短期居住或療養,經過低氧刺激,可以激活生理功能,調整神經系統功能,也有益於 健康 。但切記海拔不宜過高、運動不能過強,登高不能過快。
75歲以上、有嚴重肺病的患者不宜去外地生活
六十多歲的張先生退休後便和老伴去了早年在四川溫江買的房子養老,在那裏,原本血壓偏高的他不僅血壓降下來了,而且飯量增加了,特別是晚上睡覺打呼嚕情況改善了,常常壹覺睡到天亮。除了冬天氣候潮濕寒冷外,張先生很快適應了四川的生活。
楊發滿教授介紹,多年生活在青海等高海拔地區的人到低海拔地區生活後,由於氧氣充足、空氣潮濕,對於沒有嚴重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肺部情況會改善。同時,身體缺氧狀態改變後,記憶力也會得到改善,高血壓有可能恢復至正常或下降壹些,心臟的心室發生重構,紅細胞減少。另外,低海拔地區對人的腎臟功能有好處,外地清淡的飲食習慣對保護人的心臟和血管也有好處。
人體各器官適應低海拔地區有個過程,壹般情況下,大腦需要2至3年,心臟需要1至2年,血液系統需要半年,肺部適應能力最強,2至3個月便可以。
“雖然高原老人到低海拔地區生活有好處,但年齡在75歲以上,特別是有嚴重肺部疾病的患者不適宜去低海拔地區生活。”楊發滿教授說,外地雖然氧氣比青海充足,但不能滿足嚴重肺病患者身體內部的氧需要,如果忽視這壹點,有可能造成呼吸功能衰竭。
70歲以上老人不宜過 “候鳥”生活
吳女士退休後和老伴做起了“候鳥”,春、秋、冬季在外地生活,夏天再回到涼爽的西寧住幾個月,逢年過節親友團聚,還要在兩地間多跑幾趟。
“不建議70歲以上的老人這樣來回跑,對心腦血管損害大。”楊發滿教授說,有的人雖然在青海生活了很多年,但到外地生活壹段時間後,身體各方面機能已經適應了外地的條件,再回到高原,有可能會產生高原反應,甚至引發肺水腫。
楊發滿教授建議,高原老人初次到低海拔地區後盡量不要感冒,要註意飲食,有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高血壓患者到外地生活後,要隨時監測血壓,最好到當地醫院檢查或在青海本地向醫生咨詢用藥情況。
從外地回青海時,建議歲數大的老人特別是患有基礎病的老人提前準備並服用藥物,回來時盡量不要坐飛機,可坐火車緩慢上來。提前吃些紅景天能在壹定程度上預防高原反應,但對肺水腫患者沒有作用。回來後活動量不要太大,走路要慢,飯不要吃太飽,註意保暖,不要感冒。高血壓患者要監測血壓,血壓偏高要服藥。
西寧適合長期居住 。我從1958年分配來青海已經整整住了61年',感受是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夏天 經常是攝氏14度到28度左右。日無搖扇之勞,夜無蚊蟲叮咬之苦。有夏都之稱。空氣清新,-蘭天白雲。是非典未到城市之壹。青海有著名的'塔爾寺''和中國最大的內陸湖壹-青海湖。''
'
西寧海拔2200~2700之間,全國第二的高海拔省會城市,這兩天公布數據是西寧房價漲幅全國領先,己連續4年領漲CPI,收入常年全國墊底。西寧外地人居多,比例能達到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壹個單位的花各冊妳能找到三十個省藉的人,大多是建國後支援青海遷入的,本地土著人口比例反而比較小,所以西寧是個很獨特的城市,閉塞的城市,卻匯集了五湖四海的人。長期在高原地區生活心肺功能會受損,到了內地會出現醉氧癥。所以45歲以後回內地是必然選擇,
青海西寧能否適合長期居住這就要看全國的人均壽命、青海在全國人均壽命倒數第三、請問這樣的地方適合長期居住嗎?
不適合長期居住,特別是養老,因為海拔的關系,不過也是因人而異的,有壹小部分人認為生活的不錯,我自小就出生在青海,到現在也五十年了,把家按在了四川,買的五樓可以不休息爬到五樓,在青海上到三樓就氣喘籲籲了
西寧生活挺好的,我生於斯,長於斯,又在東部沿海城市生活二十多年,現在是遊子歸鄉,我的學生們都替我高興,山山水水,壹草壹木,顯得格外親切
作為土生土長的青海人(現在還在西寧生活),西寧確實不適合久居,單從氣候方面說原因有二:壹是海拔高缺氧,久居對身體還是有影響的;二是幹燥,盡管現在夏天雨水增多有所改善,但不能忽略大部分時間尤其是冬季太幹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