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之所以能夠被劉邦百位拜為大將軍,離不開夏侯嬰和蕭何。
項羽分封諸侯後,諸侯各就國,韓信也脫離了楚營,跑到漢營效力。
可韓信在楚營之時,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未有尺寸之功,加之無人舉薦,因而到漢營中也得從小軍官做起,韓信到漢營中的第壹份崗位是「連敖」。
有壹天,有士兵犯事,按照當時的軍法,要連坐,要砍頭,前邊的十三個人都被砍掉以後,輪到韓信了。韓信就高喊了壹聲「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他喊的這兩句話,意思很明顯,咱們王上劉邦,不是想得天下嗎?為什麽要砍了我這樣的能人?
據《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這個人,生來高大,喜好帶刀佩劍,但可能因為沒背景,加上「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所以他在家鄉的時候,被人懷疑膽怯,壹個少年當街欺負他,讓他從胯下鉆過去。
在楚營中當執戟郎的韓信,到漢營中又做了小軍官,應當能夠吃飽飯了,氣色當是不錯的。
在身邊接連被砍了十三個人,自己被濺了壹身血的韓信,不但沒有壹絲的恐懼,反而能夠發出如此的豪言壯語。這很令負責監斬的夏侯嬰吃驚。
夏侯嬰是什麽人啊?秦朝沒滅亡的時候,就是候補官吏了,後來又跟劉邦壹起從沛縣起兵,見過的人海了去了,像韓信這般讓人吃驚的,倒是沒有,於是,夏侯嬰就把韓信給放了,又與韓信簡單地交流了壹些對於當前形勢的看法。
夏侯嬰發現,韓信果然是個人才,於是,夏侯嬰向劉邦舉薦了韓信,韓信得以成為治粟都尉。
當了治粟都尉的韓信能夠見到漢的相國蕭何了。
於是,韓信就像在楚營向項羽建言獻策時壹樣,經常找蕭何談論當前的形勢,蕭何發現韓信是個難得的奇才,於是便倍加留意。
當漢軍到達南鄭的時候,漢軍中很多人做了逃兵。
韓信思前想後,猜測蕭何等人已經多次向劉邦舉薦自己,但劉邦還沒決定用自己,恐怕是不會用自己了,自己應該另投他出,尋找機會,於是,韓信也做起了逃兵。
蕭何壹聽韓信跑了,直接就去追了,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把韓信追來之後,劉邦壹看,那麽多人跑了蕭何都不追,單單這個叫韓信的,可見對於漢家社稷來說,韓信很重要。
於是,劉邦和蕭何談話,蕭何說韓信是國士無雙,能助我漢軍東歸。
劉邦壹聽,厲害了,我的韓信。那我給他壹個將軍當吧。
蕭何說不行啊,壹個將軍留不住啊。
劉邦說,那就大將軍吧。
於是,韓信就成了大將軍。
倘使沒有夏侯嬰,韓信能當上治粟都尉嗎?倘使沒有蕭何,韓信能當上大將軍嗎?這兩個人都是韓信生命中的貴人啊。尤其是蕭何,韓信壹直都很感激蕭何,所以才會留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