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鴻鈞道人詳細資料大全

鴻鈞道人詳細資料大全

鴻鈞道人是明代小說《封神演義》的角色之壹,是明朝小說作者 許仲琳塑造 的人物,道教 從來沒有承認, 鴻鈞與道教無關。

鴻鈞經常出現在網路小說以及壹些邪教信仰中,也是網路遊戲的角色之壹。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鴻鈞道人 其他名稱 :鴻鈞 登場作品 :《封神演義》(明朝許仲琳小說)

《佛本是道》(當代網路小說) 來歷 :小說虛構 性質 :偽神 駁斥鴻鈞,小說虛構,應化圖說,人物出場, 駁斥鴻鈞 鴻鈞老祖出現於小說《封神演義》壹書中,有人考證《封神演義》本意在於宣揚三教合壹、佛道壹家的思想而已。 小說之流傳,畢竟要比《正統道藏》裏的神仙傳記要普及,於是有人誤以為真,以之來衡量三洞經典。認為三清之前,混沌之先 ,還有壹個鴻鈞老祖,為三清之本。以訛傳訛,流弊甚巨也,道教多次駁斥鴻鈞邪說。 鴻鈞 據王沐先生考證雲:“系以丹法方土而戴道冠,並未受道教科儀的約束,加以作為小說,更可盡情虛構。所以他的宗教觀雖未脫離三教合壹的基本觀念,但卻將道釋神佛按自己想像作了新的安排。 目.前有邪教將鴻鈞列為供奉對象,大肆散播歪理邪說,破壞宗教和諧。 明朝小說《封神演義》中派系分為三,闡教、截教、人道,即儒道釋三教也。 “仙神關系經過封神以後,十二弟子也並未向玉帝稱臣。在書中所記十二弟子是: 1、九仙山桃源洞廣成子;2、九華山雲霄洞赤 *** ,3、二仙山麻姑洞黃龍真人,4、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5、崆峒山元陽洞靈寶大法師;6、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釋),7、九功山白鶴洞普賢真人(釋);8、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釋),9、狹龍山飛雲洞懼留孫(釋);10、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11、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12、青峰山 *** 洞清虛道德真君。” 這十二弟子中,實際將釋教文殊、普賢、觀音、懼留孫都收在裏邊。 這是明代三教合壹思想的具體化,而這十二弟子既沒有最後向玉帝稱臣,也不在封神之內,所以作者此種構想,很明顯是將 仙權 與神權分開。 而崇仙抑神,則因自己是修仙者,又反對統治政權,所以寓意雙關,借封神以抨擊現實。他與同時的《西遊記》作者吳承恩(1500——1582),都是淮揚士族,在寫大鬧天宮時玉帝及眾神懦弱無能的情況,同樣有指摘明代朝廷之意,而孫悟空雖受佛制,但其能力則屬仙傳(第壹回),兩個人的思想頗相接近。 故知鴻鈞老祖之名,確實是 出自《封神演義》 道教的神仙體系。竊考《仙苑編珠》、《三洞群仙錄》、《搜神記》、《歷代真仙體道通鑒》等《正統道藏》的神仙傳記,也確實 沒有 找到所謂鴻鈞老祖的聖號。 天臺山道士王松著《仙苑編珠》雲:“大道自然,混沌之先。壹炁凝化,盤古生焉。天皇東立,王母西旋。伏羲八卦,軒後五篇。”其神仙思想體現了道教對於宇宙初開的思考,大抵以《周易》和《道德經》的思想為根本,即認為大道在混沌之先,為萬化之宗祖,“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列子集釋》曰:“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即體現了道教以 道” 為本的思想,以 太上老君 為最高神。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祖宗,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 《仙苑編珠》引《元始上真記》雲:“昔二儀未分,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乃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皇遊乎其中。” “忽生太玄玉女在石間,人形具足,天姿絕妙,號曰太元聖母。元始君下遊見之,乃招還上宮。” 元始天皇和太玄玉女,生了扶桑大帝,也就是東王公;又生了九光玄女,即是西王母也。東王公主張青陽之氣,西王母乃是陰柔之本。調燮陰陽,而品物鹹亨矣。即是《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思想的形象化。 《悟真篇》雲“道自混沌生壹炁,便從壹炁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 正壹道士所撰《三洞群仙錄》亦雲:“盤古物主,黃帝道宗。” 其中並 沒有 所謂的 鴻鈞老祖 。 唐吳筠《玄綱論》雲:“道者何也?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其大無外,其微無內,浩曠無端,杳冥無際。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靜無心而品物有方。混莫無形,寂寥無聲。萬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生者無極,成者有虧。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謂道也。”蓋天地混沌之先,也即是道。 那些認為存在鴻鈞老祖的人,難道認為鴻鈞在大道之先麽?這是錯誤的!

《雲笈七簽卷二·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雲:“元氣於渺茫之內,幽冥之外,生乎空洞。空洞之內,生乎太無。太無變而三炁明焉。三炁混沌,生乎太虛而立空洞,因洞而立無,因無而生有,因有而立空。空無之化,虛生自然。上炁曰始,中炁曰元,下炁曰玄。玄炁所生出乎空,元炁所生出乎洞,始炁所生出乎無。故壹生二,二生三,三者化生以至九玄,從九返壹,乃入道真。氣清成天,滓凝成地,中氣為和,以成於人。三氣分判,萬化稟生;日月列照,五宿煥明。” 《雲笈七簽卷三·道教本始部·三洞宗元》雲:“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妙壹。從乎妙壹,分為三元。又從三元,變成三氣,又從三氣,變生三才。三才既滋,萬物斯備。其三元者,第壹混沌太無元,化生天寶君;第二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第三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大洞之跡,別為化主,治在三清境,玉清、上清、太清是也。亦名三天,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是也。天寶君治在玉清境,其氣始青。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其氣元黃。神寶君治在太清境,其氣玄白。三號雖殊,本同壹也。此三君各位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謂洞真、洞玄、洞神是也。”故知玉清、上清、太清,皆為大道之炁所化也。 然而此玄元始三炁之先,究竟是哪位神明主宰呢? 竊按《混元皇帝聖記》雲:“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於無始,起於無因,為萬道之先,元氣之祖也。” “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玄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挺於空洞,陶育乾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 “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強為之容,則老子也。以虛無為道,自然為性也。” 故知老君即是道體, 老君即是大道 ,是以有“老君壹炁化三清”的說法,而這個化三清的老君,和鴻鈞似乎又點像,但是顯然不是鴻鈞。 後世邪徒,不明經義,以《封神演義》等小說胡編亂造的神話故事,來竄改教典,離經叛道,流入邪教。 小說《封神演義》體現的是明朝以來三教合壹的思想,是以元始門下十二弟子有壹些是佛教的菩薩,比如文殊廣法天尊等等。早段時間,我還看到了壹部《太上觀音寶懺》,其中有什麽靈鷲山某某洞雲雲,也多是受小說《封神演義》壹書的影響。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中鴻鈞老祖 學者當知,修道當以正統道教經典為本,不可受坊間書籍的迷惑,否則有的人還錯誤以為太上老君是玉皇的煉丹之臣,鴻鈞老祖是三清的師父,王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媳婦, 豈不笑話 ? 中國神話與正統道教沒有此人,而時至.今.日道教也依舊不承認鴻鈞在其神系中的存在,道教多次駁斥鴻鈞邪說,佛教也辟謠了鴻鈞。 小說虛構 鴻鈞是中國著名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的角色之壹,具體來歷不明,或者說為作者杜撰。 道教經典中並無此尊記載 。 應化圖說 《太上老君歷世應化圖說》第二化: “老君者,元炁之根,造化真宗,體任自然。自然者,道也。強為之容即老君。以虛無為道,靈元為性,清空寥廓,晃朗太玄,含孕於空洞寥落之外,莽蕩玄虛之中,寂寞無裏,不可稱量。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茲而生。八表窮窿,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為世界,而有 鴻元 ,挺於空洞,浮遊幽虛。 但是“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茲而生。八表窮窿,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為世界,而有 鴻元 ,挺於空洞,浮遊幽虛。” 太上老君第二化有個叫“鴻元”的時代。 如果鴻元老祖存在,那麽他與太上老君的關系,也只是太上老君第二化,也在太上老君之下。 太上老君即大道 ,無始無終,無形無名,無師無祖。 道自虛無生壹氣。有人認為這 並非是有 壹個實際的神稱為“ 鴻元 ”,但也有部分信徒認為確有壹個實際的神稱為“鴻元”。 人物出場 子牙兵取臨潼關 小說中《封神演義》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臨潼關,忽見正南上祥雲萬道,瑞氣千條,異香襲襲,見壹道者,手執竹杖而來。作偈曰:“高臥九重雲,蒲團了道真。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壹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玄門都領袖,壹炁化鴻鈞。” 話說鴻鈞道人來至,通天教主知是師尊來了,慌忙上前迎接,倒身下拜曰:“弟子願老師聖壽無疆!不知老師駕臨,未曾遠接,望乞恕罪。”鴻鈞道人曰:“妳為何設此壹陣,塗炭無限生靈,這是何說!”通天教主曰:“啟老師:二位師兄欺滅吾教,縱門人毀罵弟子,又殺戮弟子門下,全不念同堂手足,壹味欺淩,分明是欺老師壹般。望老師慈悲!”鴻鈞道人曰:“妳這等欺心!分明是妳自己作業,致生殺伐,該這些生靈遭此劫運;妳不自責,尚去責人,情殊可恨!當日三教***僉‘封神榜’,妳何得盡忘之也!名利乃凡夫俗子之所爭,嗔怒乃兒女子之所事,縱是未斬三屍之仙,未赴蟠桃之客,也要脫此苦惱;豈意妳三人乃是混元大羅金仙,歷萬劫不磨之體,為三教元首,為因小事,生此嗔癡,作此邪欲。他二人原無此意,都是妳作此過惡,他不得不應耳。雖是劫數使然,也都是妳約束不嚴,妳的門徒生事,妳的不是居多。我若不來,彼此報復,何日是了?我特來大發慈悲,與妳等解釋冤愆,各掌教宗,毋得生事。”隨分付左右散仙:“妳等各歸洞府,自養天真,以俟超脫。”眾仙叩首而散。 鴻鈞道任命通天教主先至蘆篷通報。通天教主不敢有違師命,只得先往蘆篷下來,心中自思:“如何好見他們?”不得已,靦面而行。話說哪咤同韋護等俱在蘆篷下,議論萬仙陣中那些光景,忽見通天教主先行,後面跟著壹個老道人扶筇而行,只見祥雲繚繞,瑞氣盤旋,冉冉而來,將至篷下。眾門人與哪咤等各各驚疑未定。只見通天教主將近篷下,大呼曰:“哪咤可報與老子、元始,快來接老爺聖駕!”哪咤忙上篷來報。話說老子在篷上與西方教主正講眾弟子劫數之厄,今已圓滿,猛擡頭見祥光瑞靄,騰躍而來,老子已知老師來至,忙起身謂元始曰:“師尊來至!”急率眾弟子下篷。只見哪咤來報:“通天教主跟壹老道人而來,呼老爺接駕,不知何故。”老子曰:“吾已知之。此是我等老師,想是來此與我等解釋冤愆耳。”遂相率下篷迎接,在道傍俯伏曰:“不知老師大駕下臨,弟子有失遠接,望乞恕罪。”鴻鈞道人曰:“只因十二代弟子運逢殺劫,致妳兩教參商。吾特來與妳等解釋愆尤,各安宗教,毋得自相背逆。”老子與元始聲喏曰:“願聞師命。” 遂至篷上,與西方教主相見。鴻鈞道人稱贊:“西方極樂世界真是福地。”西方教主應曰:“不敢!”教主請鴻鈞道人拜見。鴻鈞曰:“吾與道友無有拘束。這三個是吾門下,當得如此。”接引道人與準提道人打稽首坐下。後面就是老子、元始過來拜見畢,又是十二代弟子並眾門人俱來拜見畢,俱分兩邊侍立。通天教主也在壹傍站立。鴻鈞道人曰:“妳三個過來。”老子、元始、通天三個走近前面。道人問曰:“當時只因周家國運將興,湯數當盡,神仙逢此殺運,故命妳三個***立‘封神榜’,以觀眾仙根行淺深,或仙,或神,各成其品。不意通天弟子輕信門徒,致生事端,雖是劫數難逃,終是妳不守清凈,自背盟言,不能善為眾仙解脫,以致俱遭屠戮,罪誠在妳,非是我為師的有偏向,這是公論。”接引與準提齊曰:“老師之言不差。”鴻鈞曰:“今.日我與妳講明,從此解釋。大徒弟,妳須讓過他罷。俱各歸仙闕,毋得戕害生靈。況眾弟子厄滿,姜尚大功垂成,再毋多言。從此各修宗教。”鴻鈞分付:“三人過來跪下。”三位教主齊至面前,雙膝跪下。道人袖內取出壹個葫蘆,倒出三粒丹來,每壹位賜他壹粒:“妳們吞入腹中,吾自有話說。”三位教主俱皆依師命,各吞壹粒。鴻鈞道人曰:“此丹非是卻病長生之物,妳聽我道來:此丹煉就有玄功,因妳三人各自攻。若有先將念頭改,腹中丹發即時薨!” 鴻鈞道人作罷詩,三位教主叩頭拜謝老師慈悲。鴻鈞道人起身作辭,命通天三弟子,妳隨吾去。通天教主不敢違命,只見接引道人與準提俱起身,同老子、元始,率眾門人齊送至篷下。鴻鈞別過西方教主,老子、元始與眾門人等又拜伏道傍,俟鴻鈞法駕,鴻鈞吩咐:“妳等去罷。”眾人起立拱候,只見鴻鈞與通天教主,冉冉駕祥雲而去。西方教主也作辭回西方去了。老子、元始與子牙曰:“今.日來我等與十二代弟子將回洞府,候妳封過神,重新再修身命,方是真仙。”正是: 重修頂上三花現,返本還原又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