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裏黃河東流入大海,
五千仞華山高聳接青天。
鐵蹄下遺民欲哭已無淚,
盼望官軍收失地又壹年。
註釋:
1.將曉:天將要亮。籬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
2.三萬裏河:指黃河。“三萬裏”形容它的長,是虛指。
3.五千仞嶽:指西嶽華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為壹仞。
4.胡塵:指侵略者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稱。
5. 王師:指宋王朝的軍隊。
6.海:指黃河。
7.仞:古代計算長度的壹種單位,八尺為壹仞(壹作七尺)。嶽:指北方泰、恒、嵩、華諸山,壹說指東嶽泰山和西嶽華山,摩天:碰到天。
8.遺民:北方淪陷區的人民。
9.胡塵:指金兵鐵騎揚起的塵土。
10.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愛國和憂名句賞析——“家祭無忘告乃翁。”
作者2歲時,北宋被金滅亡,所以他從小立誌要殺敵報國,後來更是多次親赴前線。這首詩寫於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陰家中,而北方領土仍在金人統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籬笆院門,迎面涼風吹來,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憤。雖然已是68歲的老人,而且身處貧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淪陷區內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們哭幹了眼淚,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軍隊早日解救他們,卻壹年又壹年地白白等待。對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兩句詩蒼勁悲涼,充分表現出詩人悲憤不已,念念不忘國事的心情。國憂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