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用擬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燒的“爐中煤”,又用擬人法把祖國比作“我心愛的”“年青的女郎”。全詩就建築在這壹組核心意象之上。“爐中煤”的意象具有豐富的審美意蘊:第壹,“爐中煤”的熊熊燃燒象征詩人願為祖國獻身的激情;第二,“爐中煤”黑色外表下“火壹樣的心腸”象征勞苦大眾“卑賤.”的地位和偉大的人格,“爐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詩人所代言的勞動人民;第三,“爐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棟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後終於 “重見天光”,象征詩人不願庸碌壹生而渴望有所作為的願望,也象征勞苦大眾中潛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將要釋放出來。“女郎”這壹意象暗示詩人對祖國的愛有如情愛壹般熱烈,“年青”壹詞則暗示了祖國在五四革命時代裏充滿蓬勃向上的生機。郭沫若在《創造十年》裏說過:“五四以後的中國,在我的心目中就像壹位很蔥俊的有進取氣象的姑娘,她簡直就和我的愛人壹樣……《爐中煤》便是我對於她的戀歌。”這段話清楚地說明了本詩中比擬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