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範滂文言文翻譯

範滂文言文翻譯

1. 古文翻譯 關於範滂

題名: 範滂傳 作者: 範曄 所屬文學時期: 魏晉南北朝文學 所屬朝代: 魏晉南北朝時代 作品體裁: 傳記 其它 正文 原文 原文 範滂傳① 範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②。

少厲清節③,為州裏所服④,舉孝廉、光祿四行⑤。時冀州饑荒⑥,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⑦,案察之⑧。

滂登車攬轡⑨,慨然有澄清天下之誌⑩。及至州境(11),守令自知臧汙(12),望風解印綬去(13)。

其所舉奏,莫不厭塞眾議(14)。 遷光祿勛主事(15)。

時陳蕃為光祿勛(16),滂執公儀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棄官而去(17)。郭林宗聞而讓蕃曰(18):"若範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19)?今成其去就之名(20),得無自取不優之議也(21)?"藩乃謝焉(22)。

復為太尉黃瓊所辟(23)。後詔三府掾屬舉謠言(24),滂奏刺吏、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餘人(25)。

尚書責滂所劾猥多(26),疑有私故。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奸暴(27),深為民害,豈以汙簡劄哉(28)!間以會日迫促(29),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30),方更參實(31)。

臣聞農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32)。

"吏不能詰(33)。滂睹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34)。

太守宗資先聞其名(35),請署功曹(36),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

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37),不與***朝(38)。顯薦異節(39),抽拔幽陋(40)。

滂外甥西平李頌(41),公族子孫,而為鄉曲所棄,中常侍唐衡以頌請資(42),資用為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43)。

資遷怒(44),捶書佐朱零(45)。零仰曰(46):"範滂清裁(47),猶以利刃齒腐朽(48)。

今日寧受笞死(49),而滂不可違。"資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歸怨(50),乃指滂之所用以為"範黨"。 後牢修誣言鉤黨(51),滂坐系黃門北寺獄(52)。

獄吏謂曰:"凡坐系皆祭臯陶(53)。"滂曰:"臯陶賢者,古之直臣。

知滂無罪,將理之於帝(54);如其有罪,祭之何益!"眾人由此亦止。獄吏將加掠考(55),滂以同囚多嬰病(56),乃請先就格(57),遂與同郡袁忠爭受楚毒(58)。

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詰(59),滂等皆三木囊頭(60),暴於階下(61)。餘人在前,或對或否,滂、忠於後越次而進(62)。

王甫詰曰:"君為人臣,不惟忠國(63),而***造部黨(64),自相褒舉(65),評論朝廷,虛構無端(66),諸所謀結,並欲何為?皆以情對(67),不得隱飾。"滂對曰:"臣聞仲尼之言(68),'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69),。

欲使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汙,謂王政之所願聞,不悟更以為黨(70)。"甫曰:"卿更相拔舉,叠為唇齒,有不合者,見則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71),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72)。

身死之日,願埋滂於首陽山側(73),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甫湣然為之改容(74)。

乃得並解桎梏(75)。 滂後事釋(76),南歸。

始發京師(77),汝南、南陽士大夫迎之者數千兩(78)。同囚鄉人殷陶、黃穆(79),亦免俱歸,並衛侍於滂,應對賓客。

滂顧謂陶等曰:"今子相隨,是重吾禍也(80)。"遂遁還鄉裏。

初,滂等系獄,尚書霍諝理之(81)。及得免,到京師,往候諝而不為謝(82)。

或有讓滂者(83),對曰:"昔叔向嬰罪,祁奚救之,未聞羊舌有謝恩之辭,祁老有自伐之色(84)。"竟無所言。

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85),抱詔書,閉傳舍(86),伏床而泣。

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

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87),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88)。滂白母曰(89):"仲博孝敬(90),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91),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92),勿增感戚(93)。"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94),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

顧謂其子曰(95):"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96),莫不流涕。

時年三十三。 論曰(97):李膺振拔汙險之中(98),蘊義生風(99),以鼓動流俗,激素行以恥威權(100),立廉尚以振貴□(101),使天下之士奮迅感概(102),波蕩而從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顧(103),至於子伏其死而母歡其義。

壯矣哉!子曰:"道之將廢也與?命也(104)!"註釋 註釋 ①本篇選自《後漢書·黨錮列傳》。東漢末年,政治黑暗,宦官與外戚交替專權,壟斷仕進之路,甚至公開賣官鬻爵。

壹批士大夫憤怒而起,批評朝政,抨擊宦官。宦官誣陷他們結黨對抗朝廷,加以禁錮。

在漢靈帝建寧二年(169)的黨銦之禍中,黨人李膺、範滂等百餘人死於獄中,其他死徙廢禁者六七百人。本文敘寫範滂壹生慨言直行,表彰其處汙濁險惡而能振拔自立、激世勵俗的非凡誌節。

文風跌蕩清峻,悲壯激越。②汝南征羌:郡縣名。

在今河南郾城縣東南壹帶。③厲:通"礪",磨煉。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