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弟弟 ?哥哥 ?叔叔 ? 伯伯 ?祖父
註釋:按照年齡從小到大排序。
弟弟(dìdi),指同輩但年紀比自己小的男子;同父母?(或只同母或父)?而年小於自己的男子。
哥哥,稱呼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兄長;稱呼同族或親戚中的兄長。
叔叔,家庭成員中父親的弟弟。
伯伯,書面語讀bóbo,口語讀bǎi·bai。對父親的哥哥的稱呼,也用於對和父親輩分相同而年紀較大的男子的稱呼。
祖父,父親的父親。
2、清明 ?端午 ? 中秋 ? 重陽 ? 除夕
註釋:按照時間順序排序,時間在前先排。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除夕是指農歷每年末最後壹天的晚上,即大年初壹前夜。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壹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3、開始 ? 發展 高潮 尾聲 ? 結局
註釋:按照故事發生的壹般順序排序。
開始,著手進行;從頭起;從某壹點起 ;開始的時候或階段。
結局,最後的結果;文學作品情節的組成部分之壹。
發展,哲學術語,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由舊物質到新物質的運動變化過程。
高潮,漲潮時達到的最高水位 ;敘事文學中矛盾沖突發展到最緊張、最尖銳的階段 ;比喻事物高度發展的階段。
尾聲,戲曲音樂名詞。連曲體的結尾部分。
4、黎明 早晨 ? 中午 ? 傍晚 ? 深夜
註釋:按照壹天的時間順序排列。
早晨,指天將亮到八﹑九點鐘的壹段時間。而中國古代的將壹天分為十二時辰,辰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07:00至09:00。
黎明,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
中午,又名正午,英語:Noon,指二十四小時制的12:00或十二小時制的中午12時左右,為壹天的正中。
傍晚,靠近晚上的時候。日落不見而天色未黑,天色先黃後暗,所以亦稱“黃昏”。指日落左右的時間,即日光至晚上的過渡時刻。由於冬夏時間差異,所有傍晚壹般是指17:00-19:00。
深夜,是指半夜以後,從零時起到天亮前的壹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