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馬爾克斯的愛情三部曲

馬爾克斯的愛情三部曲

壹千個讀者眼裏有壹千個哈姆雷特。同壹部作品,人們讀到的不壹樣,感受也不壹樣,影響也不壹樣。而這正是文學作品存在的特殊價值。我們讀作品,也是解讀人性,解讀現實,解讀生活。

壹七年至壹八年初,我讀完了三本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分別是《百年孤獨》《愛情和其他魔鬼》《霍亂時期的愛情》。我把它們定為愛情三部曲。

1.愛情是魔鬼

馬爾克斯總能將尋常的愛情故事寫得別具壹格。壹場愛情竟然起源於德勞拉神父做了壹個奇怪的夢:壹個長發委地的少女,坐在壹扇無始無終的窗戶前吃葡萄,窗外是大雪覆蓋的原野,女孩每吃掉壹顆,葡萄串上就又長出壹顆新的來。

他被派往克拉拉修道院為壹個女孩驅魔,十二歲生日前夕,她被壹條瘋狗咬傷了腳踝。

踏進修道院,神父楞住了:和他夢中吃葡萄的女孩壹模壹樣!

因為那個小女孩和夢境中的壹模壹樣,於是這引發了壹場愛情之火。壹個不被愛的女孩,壹個那麽怪異又那麽孤獨的女孩,壹個被認為是魔鬼附身的女孩,誰會愛她?上帝拋棄了她,家人拋棄了她,母親根本不愛她,父親後來也因她很可能患有狂犬病的威脅而要遺棄她,只有德勞拉神父莫名其妙地瘋狂地愛上了她。

女孩問過他,是不是真的像歌裏唱的那樣,愛情能戰勝壹切。

“沒錯,”他答道,“可妳最好別信。

愛情讓人覺得無所不能,而現實常常令人無奈。

《愛情和其他魔鬼》比較薄,很快就讀完了,這是壹個荒誕的愛情故事,壹個宿命的莫名其妙的愛情故事,就像愛情本身難以捉摸。這裏的愛情是魔鬼,可以吞噬壹個人的理智,變得荒誕不羈。那麽不可思議,是不被上帝所接受的,上帝的信徒壹旦沾染上愛情,就會被魔鬼所驅使,做出違反常規的事。然而,妳依然為小女孩感到幸運,雖然沒有人愛她,她被人稱作魔鬼附身,但是魔鬼卻帶來了愛情,給期待愛情卻被世俗的愛情所傷的人以慰藉——有人無條件愛妳,盡管只是因為壹個荒誕的夢境。

壹本很薄的書,讀來卻令人心碎不已。

除了故事的形式本身,誰能說現實不是如此?愛情從來不合體統,而愛情即使瘋狂也多被現實碾碎。

是的,萬物都和愛有關 ,這是獻給浸在淚水之中的人們的故事。

馬爾克斯的小說是浸潤著現實的,教會和驅魔者是殘酷的現實的寫照,而愛情是現實世界裏的對抗者,瘋狂而熱烈,不需要理由,不需要現實的功力動機,然而結局往往慘烈。他將現實魔幻化,妳不知道這到底是現實還是虛幻,然而妳知道,現實本就是如此驚心,而如此慘烈的現實又讓人心何處安放呢?所以,作者將愛情置於高地,試圖去戰勝這壹切,只是愛情難敵現實摧殘,現實勝利,魔幻出場。

2.愛情是壹種病

如果說《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那麽《霍亂時期的愛情》便是後浪漫愛情主義了——對現實的壹種超脫。

《霍亂時期的愛情》裏的愛情就像生了壹場病,突然襲擊妳的身體,就像霍亂,讓妳受盡折磨,打亂妳的節奏,讓妳不得不對它俯首稱臣,任其擺布。只要它升起,就會瞬間襲擊妳,直到愛情離妳而去。

總體來說,我感覺作品寫的特別現實,有時候,讓人感覺到作品裏的愛情和婚姻生活與現實如出壹轍。

在這裏,妳看到了在愛情和婚姻裏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怎樣的狀態。關於愛情,女人既期待也害怕愛情,也能勇敢放棄愛情。女人對於愛情不是不勇敢的,然而,總有壹天,她會發現,愛情有時候會蒙蔽人的眼睛,她睜開眼才發現,自己愛的可能是壹個真正的可憐的人。

男人為了愛情可以壹生不忘地去追逐,但這並不妨礙他身體出軌,只要他的心壹直為壹個女人保留壹個最重要的地位,等待她隨時去填補這個位置,然後他就可以拋下所有有過交集的女人,並且對其他人不負任何責任,撇得幹幹凈凈,為心中的女神奮不顧身,哪怕老矣。

男人和女人都可以不因為愛而結婚,只為了符合世俗的虛榮,為了到了壹定年齡就該嫁人了,如果不能嫁給自己愛的人,那麽不如嫁給壹個追求自己,自以為愛著自己的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畢竟婚姻本就是世俗的。而最後,她發現,對方其實也不愛自己,可是依然可以或平靜或爭吵著過下去,並形成壹種習慣,習慣彼此的習慣,女人在婚姻裏失去自我,卻又害怕壹個人孤獨。

這本書還告訴我們壹個可笑又很現實的邏輯:人就是越沒有什麽,就越想去證明什麽。弗洛倫蒂諾·阿裏薩本沒有經商天賦,但為了接近女主,不惜使用壹些手段爬上高位。就像作品中50多歲的烏爾比諾醫生出軌,因為他發現他就要腐朽了。而費爾明娜接受了丈夫出軌後的回歸,他們都無法因此而放棄社會地位,放棄家庭生活,放棄多年彼此已經習慣彼此的習慣。費爾明娜離家後發現,她並不是為了逃避,而是因為她只是想回老家了,當烏爾比諾醫生來接她時,她是欣喜雀躍期待已久的。

除了最後的打著霍亂大旗的浪漫愛情之旅,前面的部分還是比較寫實的。感覺這部作品實乃作者的良心之作。這壹場航行出遊,是老年人的愛情宣言:壹個世紀以來,人們毀掉了我和這個可憐男人的生活,因為我們太年輕;現在,妳們又想在我們身上故伎重施,因為我們太老了。

愛情確實和霍亂很像,壹旦登上愛情之船,費爾明娜就感覺自己被遺棄了,成了孤島,這和女人戀愛時很像。她壹旦出走,就回不去那個陸地上的家了,她怕見到熟人,被她們指責,即便她單身自由了,可是丈夫剛走壹年,依然怕被世俗詬病。

弗洛倫蒂諾·阿裏薩為了保護這個壹直守護的女人,只好想辦法讓船壹直行駛下去,也讓他們的愛情延續下去。愛情,是壹種病,還具有傳染的危險,所到之處讓人躲避。而身處愛情之舟的人,卻自成孤島,甘之如飴。

即便愛情是壹種病,可自然有人願意以身試險。

作品中,有疼痛,有淚水,男人說愛壹個女人,但永遠不夠忠貞。年輕人的愛情羈絆重重,老年人的愛情又見不得光無處安放。等了壹輩子,愛情卻無家可歸,霍亂何時終止?這壹艘老年人的愛情之舟到底要駛向何方?作者沒有交代,也無從交代,只能留給讀者去思考了。

這看上去又很滑稽,讓人啼笑皆非,妳以為愛情應該是妳理想中的樣子?然而,這不就是現實麽?

3.愛情是孤獨的代名詞

《百年孤獨》中的愛情是孤獨的,因為整個人生都是孤獨的,愛情又怎麽能逃脫孤獨的網呢?

因為孤獨,所以我們需要愛情讓生活變得熱鬧而喧囂。以為愛情可以排遣孤獨,其實不然。孤獨就在那,從生到死,如影隨形,不棄不離,遠比愛情要忠貞得多。

愛情無常,孤獨永恒。愛情繁衍生息,建立新的國度和領域,而孤獨可以風卷殘雲,摧枯拉朽。人,來過,走過,不過百年,風過了,什麽都吹散了,孤獨卻貫穿了整個壹生。人生最後的孤獨就像颶風,挫骨揚灰,讓壹切不留痕跡,留下記憶和傳說,流傳下壹個個已經改編的荒誕不經的故事。

作品中,溫暖中有悲涼,狂熱中有冷靜的思索。人們壹代又壹代,終其壹生,總有告別之日,浮浮沈沈,終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地去,什麽都帶不走,留下的是人們對妳的記憶。

這是壹部被很多人稱贊的書,看過了壹遍,理解粗淺,這是壹本值得再讀的書,因為孤獨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人生課題。人到中年,遇見此書,是壹種幸運。它冷靜地告訴妳:人生不過百年,我們本就孤獨,也終將孤獨。孤獨引發愛情,然而愛情解不了孤獨,我們也唯有面對孤獨,與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