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誰能解釋文言文中"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誰能解釋文言文中"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比喻做事要遵循壹定的法則。

出自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

原文: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 行先王之道也。

譯文:孟子說:“即使有離婁那樣好的視力,公輸子那樣好的技巧, 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即使有師 曠樣好的審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

即使有堯 舜的學說,如果不實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現在有些諸侯, 雖然有仁愛的心和仁愛的名聲,但老百姓卻受不到他的恩澤,不 能成為後世效法的楷模,這是因為他沒有實施前代聖王的仁政的 緣故。

擴展資料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是句俗語,常強調做任何事都要有壹定的規矩、規則、做法,否則無法成功。它本來來自木匠術語,“規”指的是圓規,木工幹活會碰到打制圓窗、圓門、圓桌、圓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規”畫圓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謂曲尺,並非彎曲之尺,而是壹直壹橫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門窗桌凳必備的角尺。

沒有規和矩,當然無法做成方形或圓形的東西,於是出現了那句俗語。不過,這俗語已不再是木工專用,而變成了人們泛指任何事情若無壹定規則,便會出錯的告誡用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