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白沙哀其國家,卻無力改變,感到絕望,所以自殺。
易白沙1886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家居白沙井。因平生欽敬明代名儒白沙先生陳獻章的言行文章,而改原名易坤為易白沙。從小刻苦好學,熟讀四書五經和《資治通鑒》等書,對中國古代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體會。
他是新文化運動中反對尊孔讀經的第壹人,也是五四時期的壹位風雲人物。他是《帝王春秋》的編寫者和《新青年》的撰稿人。
1903年應邀赴安徽執教,主持懷寧中學,繼為師範學堂、旅皖湖南中學堂校長,較長時間在安徽從事教育事業。他研讀鄭思肖《心史》和黃宗載、王船山、顧炎武等人的著作,滋長了強烈的反清強國的民族思想。
人物貢獻
易白沙是五四時期壹位重要的風雲人物,因其人生歷程短暫,留下的生平史料及遺文有限,學界對他的研究並不多。然而他的那些有限的文字卻包含了較為豐富的有價值的思想:政治的、文化的、哲學的,等等,它是五四時代的壹份重要思想遺產。